扛着AK闯大明
作者:行者寒寒 | 分类:历史 | 字数:229.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0章 定策(二)
明河间志记载,“一夫更田二三十亩,亩收麦一石以。”
也就是说,一个身体强健的农夫耕种一亩良田,一年能收大概两百来斤麦子,而一户人家若想维持基本的温饱,如果没有个二三十亩地,怕是还要饿肚子。
南方的稻田产量倒是高些,但也不过亩产四百来斤的样子。
土豆和番薯呢,不仅营养丰富,可以作为主食,最重要的是产量高达三千到四千公斤,当然这是后世科学种植加培育良种的结果。
但就算在明朝,木有化肥,大粪总有吧,产个一千公斤总没有问题吧?就换算成明朝的石,一亩也能产十五六石。
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说以前需要三十亩地方能养活一户人家,现在一两亩地就够了。
而且土豆不似麦子、水稻般对水土有较高要求,只许简单的切吧切吧栽种到土壤中便可成活,红薯则更简单,以藤做秧,皆是拈手可得!
什么是神器?这便是了!
听完刘鸿渐的一番解释,崇祯与诸位阁老皆是瞠目结舌,以一种不可置信的眼神看着刘鸿渐。
“爱卿,此话当真?”看了一会,崇祯终于意识到面前的年轻人没有跟他开玩笑。
“皇,臣再强调一次,这,是真的,皇若能把此两种作物推广开来,则天下无饥民矣!”
在山西辽东见多了饿的骨瘦如柴的百姓,能为他们谋些福利,刘鸿渐也是极为郑重。
“王二喜拟旨,年后,不,户部即刻派人去南方,收购土豆与番薯,价格皆以爱卿所说,按一两银子一斤算!”
王二喜与户部尚书倪元璐拱手领命。
“若爱卿所言不虚,当是又为大明立了一个大功,朕,都不知如何赏赐你了,爱卿你说吧!想要什么?只要不越礼制,朕都答应你!”
只天下无饥民一项,便足矣功盖千秋,崇祯极为高兴,甚至有些失态。
“皇,臣辽东、山西一行见饿殍满地,亦是心有戚戚然,能为百姓谋些好处,臣也开心,至于什么奖赏,臣现在并不缺什么。
只是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刘鸿渐犹豫了一下,因为接下来要说的,无异于割皇的肉。
“爱卿但说无妨!”崇祯倒是极为爽快。
“微臣记得年初时查抄贪腐,除却银两财物外,那些贪腐官员皆有良田无数,不知这些耕地有多少,均在谁人手中?”
刘鸿渐刚说完,崇祯面『色』便有些不自然了。
“侯爷,这个本官记得,共抄没良田八百七十万四千余亩,皆已并入皇庄!”户部尚书不知刘鸿渐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是如实说出。
刘鸿渐看了看崇祯,这才是天底下最大的地主啊!
“皇,百姓无地可种啊!徒有良种奈何?”
刘鸿渐没有明说,但崇祯岂能不明白。
大明一多半的良田皆掌握在权贵、士绅手中,百姓不仅无地可耕,还要承担赋税,年景好的时候靠着给地主当佃户,还能勉强度日。
遇到灾荒除了造反,就是等死了。
地在勋贵、士绅手中,你让人家种劳什子土豆、番薯人家就种?要知道这官府有收米面的,可曾听说过收土豆、番薯的。
这是什么玩意?没见过!能吃?丑不拉几的!让老子千亩良田种这玩意?开玩笑!年底要赔个倾家『荡』产啊!
如果贸然下令,估计所有的地主心中都会是这个想法!
虽然刘鸿渐想过用铁血手段把国内的阿猫阿狗都犁一遍,但不现实啊,兵力不足、兵备也没比其他人优越多少。
现在只能努力发展生产、练兵、然后改进火器,先忍一忍吧!
“爱卿,你太小瞧朕了,朕距离亡国之君仅差一步之遥了,不就是些许土地吧,朕全交给你了,要如何处置朕一概不过问,需要朝廷支持,且向户部报与即可。”
崇祯坐在御座『揉』着太阳『穴』,不知在想些什么。
“谢皇信任,半年后,皇会惊讶的,臣保证!”
刘鸿渐郑重的接下了这一差事,如果以皇庄的名义带头种植番薯、土豆,再加刘鸿渐在山西、陕西的个人威信,想来那边的阻力会少许多了。
山西、陕西如今士绅、地主、官僚皆被连根拔除,百姓就等着熬过这个冬季,开足马力搞生产。
至于其他的地主,有了这两个省份外加皇庄的产出,至少能保得住北方人吃用了,再说,待得明年土豆番薯丰了收。
这些精明的地主会不眼热?
刘鸿渐突然为自己感到幸运,虽说穿越的时间选的不咋地,但起码能直达天听,经过这一年的拼搏,皇也很信赖他。
“皇,臣还有两件事需要得皇准允。”
“爱卿且说来听听!”
“臣想辞去蓟辽督师之职!”刘鸿渐想了想。
“不准,这是为何?”刚才还稳坐御座的崇祯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几位老尚书也是深感诧异。
崇祯被朝臣们忽悠来忽悠去蒙骗了十七年,好容易祖宗垂怜给了他这个既年轻又能干的的臣子,才仅仅不到一年便收复了陕西、山西。
如此功绩,又年纪轻轻的,不干了?你不干了谁能守的住辽东?谁?
崇祯有时候恨不得给眼前这个小子一点野心,怎的在他人眼里恨不得紧紧抓牢的权力,在这小子眼里却如此缺乏吸引力?
“皇,臣不是那块料啊,臣没读过啥兵书,也不会练兵,更不爱穿那重的要死的盔甲!”
辽东之行他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不论是辽东还是山西,每每以手中的犀利火器出奇制胜,好在运气好,李自敬也够草包。
打仗讲究战略、战术、地形地势、排兵布阵,刘鸿渐简直对这些一窍不通,拿什么去跟建奴拼?那一百把吗?
若真要让他去扛着硬肝建奴的城墙,估计枪管子打融化了也不可能破城,仅仅山西一战就报废了十多支,接下来呢?
但他担心的不仅仅是这些。
刘鸿渐解释道,他如今要管理农事,待会还要说第二件事,如果再要加兵权,即使现在崇祯相信他,朝臣的腹议也足以令他身陷囹圄。
以后呢?人言可畏、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唾沫星子淹死人
“谁说你不是那块料?谁说不读兵书便不能打仗?朕不同意!”崇祯气坏了一巴掌拍在了金丝楠木椅背。
“是啊,安国候,如今北方只是暂时平定,长城以北,那建奴已经与蒙古各部结盟,时势不容乐观啊!”
兵部尚书李邦华最紧张此事,要知道辽东若出了事,首先背锅的肯定是兵部尚书,崇祯一朝十几年来向来如此。
“皇臣说的实话啊,而且臣并非撂挑子,臣会给皇举荐一人,此人无论才干、能力皆在臣之,且骁勇善战,忠义无双,定能受得住辽东!”
刘鸿渐不得不祭出挡箭牌。
“谁?”不止崇祯,李邦华等几人也是看着扯着脖子问。
啊,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