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我不是佞臣啊

作者:千里风云 | 分类:历史 | 字数:190.1万

第三九七章 没那么简单......

书名:我不是佞臣啊 作者:千里风云 字数:2919 更新时间:2024-12-19 02:06:04

当然,这样的结果一下引得满朝群议汹汹,御史言官弹劾如潮。

可据说高踞龙椅上的弘治皇帝,只是冷艳地笑了一声,道:“诸卿言之有理,何润德的确资历浅薄,难以服众。”

“不若朕就改改规矩,也准许诸卿抚恤边关,如何?只要肯入边关者,朕当即连升他三级!”

这话落下,那些叫嚷很凶的御史言官和满朝大臣们,立刻就闭嘴了:唉,算了算了,反正入边关就是个死,就让何瑾那跳梁小丑,得意一时又如何?

到了下午的时候,丘聚便带着圣旨来了何府,宣读了何瑾早已知晓内容的圣旨后,便留给他三套官服。

至于贴黄履历、在吏部登记备案什么的,由于是圣旨封赏,自有丘聚派人早就给他办好了。

而那三套官服,一套是六品的朝服,是官员最正式的礼服。

朝服只有逢年过节、朝廷大庆时才会穿着,不论文武都是赤罗衣、青缘赤罗裳、赤白二色绢大带、革带、白袜黑履。

另有二梁的进贤冠,素银质饰凸纹带、佩药玉、三色雕花锦绶,乌镀银绶环......从这些细微之处,体现臣子的品级。

另一套是祭服,顾名思义,是皇帝亲祀郊庙、社稷时,官员分献陪祭时穿的服装。

这个还是不论品级,皆皂领缘的青罗衣、皂缘赤罗裳,还有赤罗蔽膝。稍有不同在于,三品以上大员有方心曲领,冠带佩绶同朝服,四品以下去佩绶,也没有方心曲领。

第三套就是公服,是百官上朝面圣、坐衙办公时的官服,也是何瑾最熟悉的一套......乌纱帽,青色团领,胸前绣着鹭鸶补子的官袍、腰系的素银花带,明确彰显出这是一套六品文官的官服。

再算上之前何瑾有的飞鱼服,他便一共有四套官袍。

虽然那个锦衣卫千户只是个虚衔,但弘治皇帝御赐了飞鱼服,他便有了天子亲军的荣耀身份。作为天子钦差外放出京时,自然也是可以穿在身上的。

三套官服之后,丘聚又拿出了一块令牌,交给他道:“何千户......不,现在该称呼何主事了,这是皇爷赐予钦差才有的王命旗牌。”

“王命旗牌?”

何瑾双手接过,看到旗是用蓝缯制作的,上绣一个金色的‘令’字。牌是圆的,用椴木涂以金漆,上写‘朕亲临’三字。

看到这令牌,才想起明朝的确是有这制度的:这种旗牌是朝廷颁给总督、巡抚或钦差大臣,作为具有便宜行事特权的标志。

有了这种旗牌,必要时何瑾就可以代替皇帝,压制前线的武官和地方官,命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当然,这种特权一般不要轻易动用,因为后果也是要由他来承担的。

最后令何瑾意外的是,丘聚还拿出了一柄剑,递给他道:“这是皇爷特意交代,赐给你的尚方剑。”

“皇爷说了,这柄剑虽然不能昭告天下,但终归乃御用之物。比起你的绣春刀,还是锋利很多的。”

何瑾恭敬双手接过,只见剑鞘花纹细凿,图纹清晰,各镶一枚绿松石。一面刻着腾飞的蛟龙,一面刻着展翅的凤凰,还纹饰着北斗七星,以剑应天象之形。

猛然掣开夔龙纹鎏金的吞口,登时看到剑身寒光粼粼,湛如秋水,剑刃更是锋芒闪烁,明显一口百炼成钢的好剑。

“如此一柄好剑!”何瑾面色凝重,赞叹不已。随后吐露心声,问道:“应该能卖不少银子吧?”

丘聚的面色,顿时呈现了被狗咬了似的痛苦:何主事啊,你让咱家说什么好!

如此皇恩浩荡,纵然不说些什么斩奸臣、荡边关的豪言壮语,起码也要说些戮力报朝廷、不负君恩的话吧?

算了算了,反正你就要去边关了,就当这句很符合你气质的话,是留给咱家最后的一个念想吧。

一脸郁闷的丘聚,就这样被气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何瑾又跑去军营呆了两天,检查了一番新军的准备情况和状态。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新军只知道圣旨下来,他们要去边关了。却不知道罪魁祸首,就是这两天一直在点将台上,鼓吹什么建功立业正当时的军师。

而一番忽悠后,这些心思淳朴的新兵蛋子,果然受到了感染。觉得朝廷这是重视新军,个个期待着到前线杀敌立功,搏一个封妻荫子回来。

搞定新军那里后,他又去西山那里紧急建立的作坊处,呆了好些天。

至于在里面做了什么,由于那里防备森严,没有人知晓。但只要靠近那些作坊,隔着老远就能闻到一股子酒香。

最后,离出行的倒数第二天,何瑾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开始疯狂地递牌子求见弘治皇帝。可弘治皇帝哪里还会搭理他,直接将他挡在了殿外。

屡屡碰壁之后,何瑾又是傲娇地一跺脚,自言自语道:“哼,弘治大叔,这可是你逼我的......反正虱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事到如今,也不在乎多弄走一个人了。”

没错,他说的是‘多弄走一个人’,而不是‘弄走一人’。言下之意,除了这会儿决定弄走的一个人外,还有其他要被弄走的。

终于到了出行那一天,何瑾腿脚发软地来到了西华门的郊外。这里有一处校场,是专门儿为出征儿郎送行的地方。

至于腿脚发软的原因,也不用多说:何家现在还没留下个香火,两位小妾这些时日就一直没放过他,尤其昨日更是依依不舍。

也因为昨夜一事,何瑾更加确定以后要当个正人君子。毕竟,女人太多了,男人会死得很早的......

三千多的将士,都齐齐肃穆地站在校场,等候着他的发话。在校场周围,则聚集了大批前来送行的父母和乡亲。

一身戎装的何瑾却什么话都没讲,而是一挥手,让将士们从车上搬下了一坛坛的酒。

随即他还是二话不说,上前就拍开了一个酒坛。顿时,浓烈的酒香迎风飘荡溢散,让在场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抽了一下鼻子。

“这,这酒的味道,怎会如此之香?......”送行中的一位乡亲,忍不住说了一句。

“因为,这可是奉圣旨犒赏我大明将士的好酒,是陛下都亲口夸过的御酒!”何瑾当即中气十足地一挥手,吩咐道:“来,给诸位将士及将士们的家人们,都满上一碗!”

这下便有人就看出来了,他早就准备好了一万多个粗瓷小碗。

而此时,躲在西华门上城楼处的弘治皇帝,不由蹙了一下眉,自言自语地道:“朕何时夸过什么御酒了?......不过,这酒的味道怎如何浓烈,一点都不比宫里的御酒差!”

城楼下一声令下后,每位将士及在场的男人们,都分得了一碗酒。至于女人们,则得到了一面百宝斋的玻璃镜。

何瑾端着酒碗高高举起,大声言道:“我等此去边关,自当扬我大明军威。更当谢父母赐了这条性命,才让我等活得无愧天地!”

“来,儿郎们,与我同谢父母、报君恩,请满饮此酒!”

仰头饮尽了碗中酒,何瑾一把摔了手中的粗瓷碗,转向送行人群里的崔氏那里,跪下磕头拜别:“娘,儿上路了!”

崔氏手里没有拿镜子,而是同样捧了一碗酒,仰头饮下后,道:“此去边关,莫使我大明儿郎蒙羞!”

有崔氏的带领,送行的老父亲们,也都一口喝干了碗里的酒,回应道:“何主事仁义,孩儿拜托给你,我们放心!”

之后,新军将士们义无返顾地转身上路。

城楼上看到这一幕的弘治皇帝,凝眉良久,不由深深感叹道:“单凭这一举,此子便有大将之才啊。”

可他身后的李东阳,却微微蹙起眉,道:“陛下,臣总觉得此事,不会如此简单......”

果然他话音刚落,人群那里便有一人喊道:“何主事,此酒如此浓烈香冽,不知叫何名字?”

“此乃陛下特意下旨,令在下酿制的送行烈酒。此去既然要入边关,便唤作‘平边患’好了!”

何瑾当即驻马,高声回道:“诸位不必担忧日后买不到,何家酒铺不日就会遍布京城。家中有大明军士者,一律可打九折。若在新军营,则可打八折!”

城楼上弘治皇帝听到这句话,顿时气得嘴角都抽抽儿,恨恨骂道:“小子着实可恶,竟见缝插针,连此事也拿来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