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帝国的崛起

作者:九悟 | 分类:历史 | 字数:170.7万

第七百零六章 宫中(上)

书名:明帝国的崛起 作者:九悟 字数:2505 更新时间:2024-12-19 02:06:04

张昭确实如弘治皇帝所料,确实是打算先回自己府中。他身边跟着生病的王絮雪,以古代的医疗条件他焉敢大意?

但他的车队到美食镇,距离京城还有十里路时,给太监张忠带着弘治皇帝的口谕等着,只能令等在此处的金凤护送王絮雪回府里。

宽敞的马车中,张昭也没避讳直接上来,“絮雪?”

瑶琴和秋月两个丫鬟轮流在马车里服侍。此刻正轮到瑶琴。

王絮雪眼睛微微眯着,半昏半醒,虚弱的道:“夫君…”她身体难受的紧。

张昭摸摸她的头,还好没发烧,握着她的手道:“絮雪,我们到美食镇了。金凤带人在这里等着的。天子召我进宫。你跟着你金凤妹妹先回府中。”

“嗯。”

交代完毕,张昭带着王武等十几名亲卫打马往宫中而去。其余人缓缓前行。

弘治皇帝都把太监派到这里来等着,他得做个姿态出来啊!其实,他大致知道弘治皇帝在担心什么。

张昭快马至京后,直接往西苑而去。稍后,消息就传遍京城各衙门。

后世网络上有个段子:某日,据说某大客户不忿银行柜台员工嘲讽其额度提高至1个亿,遂将存款转走。

重点在评论。

评论说:根据银行业的潜规则,基本上支行的员工们都会认得行里大客户的车、车牌号。只要车到银行门口,基本上行里都知道他来了。

具体到张昭这里。他带着亲卫们从朝阳门进京城。门口的官吏谁会不认识他这张脸?

消息自然是迅速的传开。

到西苑里,不用通报,直接由候在此处的太监王岳领着见弘治皇帝。由此可见弘治皇帝之“期盼”。

此时,在弘治皇帝面前“奉承”的崔志端等道士已经离开。

弘治皇帝知道张昭不会“劝谏”他,但还是想在自己的心腹爱将面前保持一个圣君的形象。

“臣张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弘治皇帝坐在偏殿里正中的座位处,打量着站起来的张昭。身姿挺拔,容颜俊逸。自张昭五月二十一日去两淮,两三个月的时间过去,张昭倒是变化不大。

年轻真好啊!

弘治皇帝内心中感叹着岁月的无情,羡慕着朝气蓬勃的张昭。

张昭在弘治皇帝面前一向比较随意,眼角余光偷偷的瞄了几下。时隔数月未见,弘治皇帝又略显憔悴了一些。依旧是虚胖,穿着蓝色的便服龙袍,白白净净的模样。带着温和的笑容。

张昭心中感慨难言,他似乎看到弘治皇帝正在走向他生命的终点,雄图霸业、圣君仁君终究是避不过这一劫啊!

心中有急迫感,又有些悲伤。弘治皇帝对他可谓是很不错的。

张昭躬身行礼,朗声道:“陛下,臣自两淮整顿盐法归来,特来向陛下复命。”

弘治皇帝微笑着点点头,温声道:“你的奏章朕都看过。两淮的差事办的不错。子尚对如今的朝局有何看法?”

旁边侍立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陈宽,李荣、萧敬、王岳等人都紧张的看着张昭。

京中所有的人都在等待着张昭回京。而此时此刻一切都将见分晓。

张昭仿佛没有察觉,从容不迫的道:“臣有三件事奏于陛下。”

“讲。”

“第一,臣请陛下准许在江南地区改革卫所制度。第二,臣请陛下准许臣在天津卫、辽东诸港口打造大明海军。第三,臣请陛下允许惩处扬州、金陵的士子。”

“呼…”

见张昭根本没有提刘大夏的意思,偏殿中忽而紧张起来的气氛瞬间松弛开。

弘治皇帝心里一松,张昭果然谨守本份没有参与朝政的意愿,笑呵呵的道:“来人,给子尚上杯茶。”

萧敬应声而去。

弘治皇帝再道:“卫所制度的废除,弊端和好处如今上下都看的清清楚楚。既然魏国公已经上书朝廷,此事不应有异议。当令试行改革卫所司执行。”

说着,吩咐道:“去将三位先生请来。再召英国公、户部尚书侣钟前来觐见。”

“遵旨。”

王岳领旨意而去。

弘治皇帝没有明说,但张昭知道怎么回事。建造海军之事必然要和阁臣以及户部尚书侣钟商议。

海军的发展所需经费巨大,不可能全部由国泰商行一家长期独自承担。开局可以用盐商的银子顶着,后续则必须要朝廷投入。

这是大明的海军,又不是弘治皇帝一个人或者张昭的海军。

至于说惩罚扬州、金陵的士子,大势在他。但文官集团必定会要和他讲讲条件,而且以弘治皇帝之宽厚,只怕多半要“减刑”的。

片刻之后,李东阳、谢迁、焦芳三名阁臣先行抵达。俱是一身绯袍,宰辅气度。

文渊阁就在紫禁城中,步行过来西苑也不过二十分钟左右。

再等一会,英国公张懋、户部尚书侣钟抵达。

弘治皇帝道:“子尚,你来说说。”

张昭再将两淮盐业、以及刚才的“三个要求”说一遍,道:“百年海军。大明有郑和公公遗留下来的造船术,水文资料,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但工匠的培养却是需要时间。此刻若再不奋起直追,恐怕将落后于其他国家。

想必元辅,两位阁老,侣尚书已经得知去岁便有名为葡萄牙国的夷人来到我大明的海岸。

敢问大明的海船可能去到泰西诸国?这便是航海技术上的差距。下官以为大明必须要开始建造海军了。”

这话看似在理,其实在扯淡。张昭故意在恐吓“诸公”。

至少在明末时,大明的海战技术是不落后于世界主流的。明末时纵横在东南海域的大海盗郑芝龙在海上可是称霸一方。真正落后的是在满清乾隆时期。

当时,英国正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

户部尚书侣钟断然的道:“不行。大明财政才刚刚好转,盐税另有用途,你要建造海军国库里哪有银子?军费开销已经够大了。”

别看张昭和侣尚书“合作”几次还算比较愉快。张昭都在支持他搞一条鞭法,侣尚书也在捣鼓废除“人头税”。但侣钟身为财相,天然的比较叩门。

海军建造的经费,他能从哪里省得出来?到处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

张昭道:“老大人,海外多产金银之地,可取之为建造经费。远的不说,便是东瀛岛中就有大量的银矿。若无海军,仅靠商船何年何月才能大量运回大明?”

侣钟还要再争,首辅李东阳一锤定音,开口道:“建造海军之事可行。”

又道:“子尚,但对扬州、金陵士子惩处不宜过重。你在报纸上的文章,讲得有理:要给予惩罚。但读书人是国家的根本,剥夺功名似太过。”

意料之中的讲条件。

侣钟忍了忍,没有打断李东阳的话。从他的角度而言,当然是更看重财务情况。管扬州、金陵的士子做甚?但从李首辅的角度来看,是那海军之事要“安抚”张昭。

谢迁瞥侣钟一眼,侣尚书大局观还不够啊。再看向张昭。他会作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