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明:崇祯
作者:哆啦美 | 分类: | 字数:5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4章 刺探
84 刺探
锦衣卫的情报探子,纷纷出动。但由于太远。直到崇祯七年的正月。
朱由检才大致搞清楚皇太极干了什么。
大致上就是吊打了喀尔喀蒙古。灭了两部,逃了一部。顺便把厄鲁特蒙古的和硕特部揍了。和硕特很凄惨的逃走了。
1640年组建的卫拉特联盟,被打残了一半。
其他准格尔等漠西蒙古各部也都高度警惕。更西的哈萨克汗国也是如此。只怪皇太极太彪悍。一年之内干掉了漠北漠南两大势力,由不得漠西各部不小心。
不要钱的阿谀奉承和投靠,自然是纷至沓来。皇太极接受了他们的”降表“。
历史上康熙镇压葛尔丹为什么叫做镇压而不是反抗入侵,因为在皇太极时期漠西漠北各部在名义上就已经加入了大金国。附庸仆从国,那是没有主权的。小弟造反,自然性质不一样。
然后朝廷诸公就能估算出皇太极的人口数量:两百万,上下。
按照七个人选一个勇士。那么皇太极整顿好以后,大概有满蒙八旗军,16旗30万人。
自然,如果皇太极足够理智,都会选择把这些炮灰训练成精锐,而不是炮灰。
毕竟一旦这些人都战死了。那么他也就”虚了“。
1631年那种辽沈战役的坑爹模式。皇太极哪怕想再来一次。代善,多尔衮等旗主也不会答应。
然后就是,皇太极的新首都不在永吉城,而在更加远离辽东军打击范围的:龙江城。就连皇太极的亲爹努尔哈赤也被重新埋在了这里。
而比起赫图阿拉,这里更冷,冷的也更早。
当皇太极带着大量俘虏的战俘,物资返回的时候,龙江早已经大雪纷飞。一片雪白。
不怪他太慢,而在于外蒙古太大了。离开的他还需要留下部分兵马助手。一路上就在西部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哈喇和林将军,和库伦将军,三个将军府,管理外蒙古西部,中部和东部。彻底取代了霸占西部的和硕特和扎萨克图两个大部,以及中部的土谢图部,还有东部的车臣部。三大汗王要么逃走,要么战死,要么投降。早已经权利尽失。
就好像朱由检拿下内蒙古很容易一样。只需要军事上征服他们。信服强者的草原部落自然后跟着新的君主跑。
不然也不会匈奴以后有鲜卑,鲜卑以后有突厥。突厥以后还有回鹘,契丹,女真,蒙古,一个个传递下来。只因为奴隶主换了一批人,就得称号不被新的奴隶主喜欢。
这不皇太极征服漠北以后,就把大金国的威名传播到了漠北。北元彻底凉了,后金取而代之。
返回的皇太极继续分封赏赐。这一次收获太大了。他们的缴获,足以让他们过两年舒服日子。自然他们也没忘记把他们祖业:建州夺走的大明国还在虎视眈眈。
因此继续磨刀霍霍,就很正常。
朱由检没有计算错,情报很准确。八旗军16个旗,却是高达30万人。如果平均分配一个旗可以有两万人。但实际上却不是。
蒙古八旗军是仆从军,一直被打压的存在,能有10万人已经很不错了,这群投靠而来的蒙古王公们。也被轻松打赢他们的八旗贵族瞧不起。
剩下的的20万人,分为八个旗,相当于独立师。大概能分到2.5万人。
可实际上却不是。皇太极把他的两黄旗壮大到了三个旗的实力。其他各旗都被他有意识的打压。按照投靠程度多分或者少分。
自然为了显示公平,也没有低于2万人的悲剧。团结还是需要的。
而这两三万人一个旗,并不代表都是贵族,都是旗民,还有很多人是帮助八旗子弟兵牵马的奴隶兵。也就是清宫戏里面的”包衣奴才“。这个角色可比旗民还多。
这就是八旗军大致架构。包衣奴才要帮着八旗旗民牧马放养打仗。而骁勇善战的八旗子弟兵不仅仅是他们的军官,还会他们的奴隶主,在皇太极努力下,组建帮他们改造成封建主,也就是包衣奴才也获得了很小一部分土地,继续依附八旗贵族。
这种管理结构非常严谨。除非彻底摧毁八旗军,否则这20万壮丁组建的八旗军就要越来越强。随着训练,战争历练只会越来越强。
朱由检也没办法,
学汉武帝穷兵黩武和匈奴大干。如果没有一堆事情要办理,他可以。
但是在没有完成南方大移民的计划。彻底拿下美洲殖民地以前。
他会更加关注离得更远但更好夺取的美洲殖民地。直到有一天。美洲被他占领完毕。南方移民完成移民。人地矛盾这个要了明朝老命的问题被解决。
那么就可以抽出力量收拾八旗军。
至于八旗军越来越强。
现在也抓不到。没有用,最关键明军的骑兵,野战确实打不过八旗军。八旗军要训练新加入的蒙古各部奴隶。他不也要训练内蒙古各地的蒙古百姓。把懒散的他们训练成非常骁勇的战事。这需要非常长的时间。骑兵是大明的弱点,需要时间弥补。
在他和枢密院高层看来,要想灭了后金30万八旗军,至少需要60-90万骑兵。否则很难抓住他们。
皇太极,多尔衮等人可不是愚蠢的林丹汗。两者智力差距,差了一个袁崇焕。
于是这个冬天,朱由检批准了陈琦瑜被动挨打的三大战区”防守反击“战术。
然后冬天大家都在过冬,
燕京的冬天很冷。希望皇太极冻死的朱由检,却不得不敞开窗户烤着火炉批阅堆积如山的奏折。
哪怕他改用铅笔批阅,硬笔比毛笔这种软笔更快。但也改变不了他苦逼的人生。日理万机,绝对忙个不停。
这还是内阁一群精英帮他提供了办法。司礼监的太监们也批了红。
他只需要做一件事,就是确认司礼监没有差错,选错内阁提供的”选择题“答案。
而且很多东西,司礼监的太监大局观远不如内阁精英们。他们如果提供的都是错误答案怎么办。
这就需要他重新审题,然后重新把这个问答题解决。
哪怕只有很少数遇上这种情况。他也不敢忽视。
因为他的位置决定了,一旦发不出错误的政策,那么就会传递错误的信息。后果很严重。
为什么说明朝灭亡,万历帝时期就已经决定了,就在于这个皇帝长期坚持“懒政”。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全做了。除去权臣,托孤大臣张居正掌权的前面12年多,后面36年,他懈怠了28年。
你就知道会有什么后果,激烈的党争就是他这种不作为带来的恶果。
这也是朱由检几乎推到重建大明体系的根本。烂到了骨子里。你能如何。只能砸了重新再来。
原本监督官员的御史言官都成了扯后腿,攻击政敌的工具。打击你拉扯我,我拉扯你,最终一起完蛋。
这种原本是好意的体系,却起到了反作用,他不推倒重建还能如何。
相比之下需要证据的检察院体系就远比都察院体系高效,更严谨,他们监督百官,百姓,但同样讲证据。只要起诉,必然是罪证确凿。剩下的就是大理寺体系去审判了。
总得而言,他需要做的无用功比较少。不需要处理一堆的弹劾奏折。但是,他的帝国太大了。15年来的疯狂扩张,导致他的版图越来越大。
留下的,产生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这还是长安政权和南京政权帮他解决了大部分无关紧要的问题。留到他这里的。都是很重要,两个陪都政府都觉得必须呈报的。
比如今年澳洲的首辅方逢年报告,以及南京转秘鲁总督奏报,去年冬天,恩位于热带的张献忠这个伪王。被西班牙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