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明:崇祯
作者:哆啦美 | 分类: | 字数:50.2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2章 移民方能生!
102 移民方能生!
大部分没有关系的大学生只能拿到学士学位后,自谋出路。毕竟排队的人越来越多。原因冒着杀头危险去贪污的官员也越来越少。
这不是朱由检感化了他们。而是“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百姓可以通过选举推出代表他们利益的议员组成议会以后。官员们实际上就被套上了紧箍咒。
原来靠着官威吼人的套路不行了。专业斗争官僚阶级的议员们可不给面子。明年还想连任的他们也想鸡蛋里挑骨头。拿下一些贪官做政绩、
最要命的是“媒体监督“让他们不需要费时费力去一个个调查。因为发展的非常蓬勃的报纸等传媒就已经给他们提供了线索。
别看后世纸媒被互联网科技巨头弄得半死不活。连电视广播都能虐他们。
可是这可是17世纪。电视广播,互联网屁都没有。
于是报业集团暴利期就在这个时代引爆。他们还自带舆论影响能力。
虽然很多官员很想控制这些媒体。但太多了。后世香港稍大一点地方都有两百多家大小报社。更何况大明如此大。
防得住省内媒体,你还能防得住省外媒体给你拆台。最关键,你以为办报纸的都是什么人。那么好糊弄。
要知道最先创办报纸的就是当年的信王朱由检。提出舆论监督的也是他。你就知道,这里面有多少会被他扶持,被他入股。
搞不好东厂锦衣卫都会换个马甲办报纸给自己代言。你去施压不是自寻死路,告诉他们。咱心里有鬼。
人家东厂锦衣卫明面上18万人,暗地里20多万探子。也都需要政绩啊。皇帝最恨什么:贪官污吏,汉奸,卖国贼。
好了,基本上往这方面努力升官发财就不会太难。
贪官成本太高决定了他们胆量也会下降。当任人欺负的百姓不那么好欺负的时候,他们就会很客气。原本只对付同僚和上司的虚伪,不得不也拿来对付下属和百姓。就怕他们拆台。把自己给告了。
毕竟随着时间变化。科举制度被朱由检改革以后。原来三年一次,一年才一百多人现在一年一次,一次成千上万。就知道,会有多少虎视眈眈。
朱由检的公务员考试这种科举,就好像考驾照,不管你分数高低。只要合格达标就可以了。剩下的,就等机会吧。毕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
然后拿着读了60年也考不上情况很难出现。监考官哪怕再铁石心肠,看你坚持考了20年,也会给你批了。反正当不当的了官,不是有资格就行。你还得等到官场有空缺。
不怪倪元璐,周延儒在加拿大,墨西哥开府那么多人报名参加。只怪他们等的都绝望了。太突然了。一下子多了好几千个新的官职。还不一拥而上。
如果不是要给当地殖民地官员留下一部分比例。恐怕他们就能全部分掉了。
科举制还是科举制 ,但门槛更低了。
1635年的土地丈量,不是第一次。而是崇祯朝的第二次大规模丈量。为此民部和户部准备了一大堆的新地契,田契,颁发给没有申报的人。
他们不太支持收回国有。还得找人重新安排,鬼知道这些人会不会又把土地卖了。
还不如颁发给当地地主们。然后找他们收税就好了。大户在这方面抵抗能力明显强于自耕农。这也是户部最喜欢的:吃大户。
大户一般基业都在当地,跑不掉。所以收税反而更容易,十多个税警一拥而上。很好,很快就能一次性解决一地的征税工作。
自耕农不同,他们田地更少,如果发现交税以后所得不多。那么果断卷着铺盖跑路,移民去了。然后当地税警就傻眼了。
人家办了移民,上了船,就不归他们管了。最关键鬼知道他们移民去了哪里。于是就成了烂账坏账。
这种情况在贫瘠的南方山区尤为严重。如果没有新的出路,他们也就忍了,可是他们从报纸,邻居等得知了海外土地更肥沃。还可以三年不交税,五年内半税。由不得他们不心动。最关键,国内撑死了也就七八亩土地。可是海外动不动就是几百亩。这值得他们冒险啊。最关键还有免费船只可以搭。
在流传着一次次朝廷即将取消免费移民的消息后,移民潮反而越发庞大。毕竟他们发现,力气有了。耕种技术自带天赋,勤劳也不缺。就缺一张船票。
这玩意朝廷还报销了。船上开销虽然吃的不好,但也可以吃的免费食物。这就值得他们冒险。
必须承认华夏民族所在的东方大陆,就在全球土地优劣而言,算是不太好的。
不论是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中央大平原,还是印度的世界第一大平原恒河平原。还是乌克兰的沃土,阿根廷的潘帕斯。都要比南方大部分优秀耕地更好。
如果华夏民族和印度人那样三心二意和东南亚土着那么懒惰。估计没有天灾人祸也会饿死不少人。
艰难的条件,让他们反而更加机具挑战力。硬是靠着勤劳智慧改造了贫瘠的土地,养活了数以亿计的百姓。
就好像20世纪美苏争霸的两强都怕人口破十亿的华夏搞扩张。为什么。因此粮食肯定不够吃。不扩张不行啊。于是美苏轮流带着小弟敲打华夏。
结果是华夏适当反击的同时,自己克服大量困难解决了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让他们白担心了。
毕竟欧美看来土地质量不足以养活华夏十亿人的时候,华夏自己做到了。
( 但这是付出了代价的。建国初饿死的国人可也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