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明空心语

作者:明空如月 | 分类: | 字数:40.4万

色即是空

书名:明空心语 作者:明空如月 字数:2778 更新时间:2024-11-09 02:28:31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对应外面的世界即是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房屋田舍等物质对象,对应生命即是生命的有形身体。

色的本质涵义是“相”,即“显现”。

因此扩展开来,色,不仅可以包括外在的物质现象、自身的生理现象,还可以包括内在的心理现象。

色不异空,即是说“显现”的同时并没有离开“空性”。

色为什么显现的同时也是空性的呢?

空性,即空无自性,自性,即不依赖任何其他事物而独立不变的本性或实质,空无自性,即是说没有恒常不变的本性或实质。

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之中,都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在事物之中找不到一个永恒不变的核心本性和实质。

宏观上来看,每一种事物都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产生,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消灭,没有例外;微观上来看,构成事物的不可分割的最小物理单位是量子,而量子具有波粒二象性,量子最终表现为波还是表现为粒子,依赖于观察对象所采取的观察手段,且量子可以相互转化。

到目前为止,从科学上尚未找到一种独立的永恒不变的物质粒子。

所有的物质粒子都在运动之中,都在相互交换能量,都在变化之中。在物质变化的无穷多的状态中,没有一种状态是可以静止下来然后保持不变的。物质表现出来的静止状态、稳定状态仅仅是在某一个层面的现象,在更深的层面,则处于高速变化之中。

物质的变化其实是能量的变化。

能量,没有其本体,但有其作用。

能量,本体“空”而现象“有”。

世界表面上是物质的运动,更深一层,是能量的运动。

生命行为同样表现为能量的运动。

在客观世界,物质运动遵循质能守恒定律。

物质和能量只能相互转化,而总量不变。

即物质不灭、能量不灭。

不灭的另一面就是不生,变化只是现象,实质上不生不灭。

对于生命而言,同样如此。

在生命能量运动中,“心能量”在其中占据主导作用。

生命现象,即是“心能量”运动所显现出来的表象。

心能量不仅是生命现象的主宰,同时也是客观世界能量运动现象的主宰。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对于具体的某个生命而言,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取决于该生命主体的心能量的能量水平。

对于同一对象,不同的生命主体所感受到的“客观真实”是不一样的,甚至完全不同。

比如水,对于人类来说它是水,而对于生活在水中的鱼来说,水就是它生活的空间。

所以,没有独立于“心能量”感知的“客观真实”,所有的“客观真实”都是相对的,相对于不同的生命主体显现着不同的真实。

这揭示了一个真理——客观世界其实是主观“心能量”世界的“倒影”,是主观“心能量”世界的“自我投射”——这才是客观能量世界的“空性”本质。

那么主观“心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呢?

当客观能量世界回归其“倒影”的主体“心能量”,则世界就只剩下了“心能量”,不再有主客之分。

而人类发明的所有语言都是用来“描述”现象的,当现象散去,那个最真实的本质就显露了出来,虽然显露了出来,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因为没有一个可供描述的对象,它是生命主体自己,而非一个“对象”。

对于这个生命主体的本质,无法用概念直接去定义它。

所有的概念都有内涵和边界,而生命主体,没有可供观察的内涵和边界。

那么该怎么来描述它呢?

可以用间接的方法。

注意,间接的方法,就是说,语言说出的并不是它本身,而只是指向它的路标。

比如我们说,它不是有形的,所有有形的皆不是它。

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你所想到的无形的,就是它。

但一切有形的以及无形的,皆不离于它的作用。

世界是心的倒影。

倒影不是心,但也离不开心,没有了心,哪有心的倒影。

色,即是“倒影”。

空,即是“心”。

色不异空——一切现象,皆无实质,其本质皆是空性(心性的幻化);

空不异色——心性的幻化展现为现象;

色即是空——一切现象,都是心的倒影。

空即是色——心的倒影,展现为一切现象。

“空性”是一个涵义十分丰富的概念,通过“空性”这个概念,达到了语言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层次——对于主客观世界终极真理的高度统一所做的描述而言。

空性的涵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客观世界之快速变化的本质:时刻处在快速变化之中,没有不变的本质,名为空性;

2、客观世界依赖主观世界的本质:对于不同层次的生命主体,客观世界表现出不同的样子,这种“倒影”般的特征,名为空性;

3、主观世界没有可以把握的实体,这种无形无相的本质,名为空性;

4、主观世界的各种心理现象亦处于快速变化之中,没有不变的本质,名为空性;

5、主观世界心理现象的变化同样离不开客观世界的影响,没有客观,主观就失去了目标,也失去了意义,主观世界心理现象同样缺乏不变的独立性,名为空性;

6、主客观世界皆没有独立不变的本质,同名为空性。

需要注意的是,“空性”是我们所追寻的那个本质的一种“描述”,但并非那个本质本身,且这种描述仅仅表达了本质的某一个方面。

之所以这样表述,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到自己对生命和世界的错误认识——我们认为世界和生命自我是真实存在的,是实实在在的,是不会变化的——但这些只是我们的错觉罢了。

真实的情况是——不同层次的生命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中,不管是生命主体还是其生活的客观世界,时时刻刻都在快速变化之中,想让其中的任何一个生命主体或客户事物维持不变,都是不可能的。

看到了生命与世界的真实,对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获得“出离”幻相世界的“智慧”:

1、所有的概念都是假立的概念。当世界回归其“心的倒影”的本质,一切用于描述“世界”的概念,就成了对“心的倒影”的素描,素描是静态的,是刻板的,是简化的,是平面的,倒影是动态的,是变化的,是复杂的,是立体的,素描不仅不能视为倒影,更不能视为倒影的本体来源——心。

2、所有的真实都是相对的真实,没有绝对的真实。世界是心的倒影,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取决于生命主体的心,而心的世界更是变化莫测,没有固定不变的“真实”。

3、真相是离于现象的。世界是心的倒影,所有可见可感的现象皆是幻相。

4、真理是离于言说的。即使是“空性”,也仅仅是表述了真理的某一个方面。同时,真理又内在于每一个生命,需要靠每一个生命自己去感悟自己。或者说,真理就是生命的真相,就是生命自己,感悟真理,即是生命感悟生命自己。

5、保持这种“于幻相中而无迷惑的清醒”,就是破除一切幻相的智慧,包括生死。生死也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概念,也是心的倒影,也是一种幻相。

6、破除了一切幻相,就没有了痛苦和恐惧,就获得了生命的终极自由,自在而解脱——如佛所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时刻保持着清醒的认知,于生命与世界的幻相相续中自在地游戏,并随缘帮助更多的生命获得智慧和自由,就是最快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