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北宋君临天下

作者:顾佣兵 | 分类: | 字数:63.4万

第226章 民生

书名:北宋君临天下 作者:顾佣兵 字数:2053 更新时间:2024-11-07 02:28:58

“野辞海,都统军交代的事情,你最好上点心,不要仗着父辈的权势就为非作歹,我大夏军中不养闲人。”

细封这话说的有些过了,不过他也不在乎,两个人的身份都大差不差,都是党项贵族,小辈之间说起话来又总是 夹枪带棒,双方也都习惯了。

毕竟资源就这么多,贵族之间也是有竞争的,一些小事,他的父辈都不会参与,所以也就这样成了他们这种互怼的说话方式。

“细封,有些事就用不着你操心了,宋人要是敢来,我必让他们尝尝我大夏军队的厉害。”听着野辞海的话,细封虽然有些不屑,可也不敢说什么,毕竟他总不能说旗下的军队打不过宋朝的军队,那样恐怕他回兴庆府的时候就只有人头能回去了。

与此同时,宋军也没有闲着,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进攻的时间,可是各军有战略眼光的军将,也已经早早地做起了准备。

进攻西夏不是派的兵马越多越好,毕竟金朝依旧在虎视眈眈,而且西夏的地形也摆不开大规模兵团作战。

所以出征西夏的兵力应该不会超过十万,那么哪一支军队出征便成了问题?其中,最受推崇的当然是西军。

毕竟他们有的优势实在太多,第一,常年与西夏作战,熟悉西夏整体的军事实力,对西夏各地的地形,城池的险要都十分了解。第二,他们同时又是宋朝为数不多的山地步兵,适合山地作战。第三,西军经过与金军的交战,战力已经翻了一番,完全有能力胜任。

所以那些自认为被内定的西军将领已经开始了准备。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为此,西军的将领加强了西军的日常训练,李孝忠、吴玠、吴麟,这些西军的新兴将领也是十分的卖力。

毕竟这个灭国之战,谁要是打好了,封侯拜相不在话下。

随着宋军的军事调动不断扩大,所有人都敏锐地感觉到,一场战争将在不久后爆发。

至于交战的对象,也有了一些轮廓,不过,此时远在汴京的赵桓却很悠闲,毕竟,现在凭借大宋的国力,想要灭掉一个西夏轻而易举。

他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同样也没有什么压力。反正小事唐恪、李纲他们能处理的了,至于大事,也没有什么大事,现在已经快进入冬季了,什么旱灾、涝灾也都没了。

既然没了天灾人祸,封建王朝也就没有多大的事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海外贸易的进一步发达,使得宋朝整体实力不断攀升。

一度有了质一样的飞跃,赵桓靠着征收上来的商税,加重了对人权的保护,原本范仲淹、王安石他们创立起的宗族内部的扶持范围还是太小。

相对于整个北宋王朝,近亿的人口,其作用是微乎其微,即便一些世家大族纷纷效仿,虽有一定成效,可是还是不够。

所以赵桓有钱了以后,第一步便扩大了养济院的规模,毕竟之前的规模有限,收龙的人数也有限。根据历史记载:总体上,以府州为单位,每府州以设置一个穷民收养所为原则。根据现存的宋代地方志的记载,几乎无例外地每个府州设立了一个穷民收养所。

值得注意的是穷民收养设施的规模之小,在每府州设立一处的居养院或养济院,大部分只能收容数百名穷民。在江南东路建康府,把养济院和利济院合起来共收容1100名穷民,但这是特殊的事例,湖州等地域的定员不过是40名。据公元1103年(徽宗崇宁二年)的统计,这个时期长江以南地域的府州人口大部分已经超过了10万户。苏州等地域的人口甚至达到43万户。

几十人对几十万上百万人,它的概率还是太小。根本无法满足民间需求,所以赵桓才大刀阔斧的加重了这一方面的拨款,按理来说这么一大块蛋糕,赵桓将它分下去,一定会有人反对,不过,事实却恰恰相反。

这一切还都亏了宋徽宗赵佶,宋徽宗继位之初,也曾励精图治广开言论弘扬正气,尤其是在建立健全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上,继往开来,充分发扬宋太宗冬天为京城老人雪中送炭的光荣传统,坚决贯彻落实哥哥颁布的《居养法》。

宋徽宗从建章立制、完善制度上入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居养院,为鳏寡孤独、贫病无依者饥中送饭、病中送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其作为成了行政救助的模板沿用至清代。

宋徽宗继位的第二年,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高标准高规格的居养院。

虽然只是福利机构,却也彰显、体现了宋徽宗的喜欢考究的艺术气质。居养院冬暖夏凉,所用炊具器物描金绘彩,极尽精致与富丽,甚至被褥都是绫罗棉毡。

居养院还为产妇配备了月嫂,为婴幼儿配备了保育员。居养院规定了伙食标准,由中央政府拨付经费,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

如此一来,一些游手好闲之辈,看到居养院吃得好住得好,比自己徒有四壁的家强多了,干脆冒充下岗失业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住到居养院。

宋徽宗看了有关居养院入住人员情况的调查报告,批示民政部门严格甄别其居养身份。让真正的贫下中农无产阶级饥有食、寒着衣、居其所。

有了宋徽宗的基础,赵桓做起来就更加方便,毕竟现在还没有发动战争,宋王朝还有些余钱,一定要先把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最起码要保证大军出征时,国家内部不发生农民起义。

这也是赵桓考虑的另一个方面,由于中原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只要不是到了真正吃不了饭,饿死的地步。宋朝的百姓基本上不会选择起义这条道路。

毕竟这是一条不归路,谁走谁死。除了侥幸成功的,太难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