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君临天下
作者:顾佣兵 | 分类: | 字数:63.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33章 大朝会。
随着赵桓将最后一颗“元子”吃进嘴里,也就代表着元宵节的彻底结束,一切都开始恢复正常,新年的狂欢结束后,大宋真正走上了崛起的道路。
正月十六,也就是元宵节结束的第一天,赵桓特例的召开了一次大朝会,这次朝会在京七品以上官员全部参加,那些回到京城述职或者是探望亲友,还没有离开的官员,也一并全部参加 数千人的庞大规模,是以往所没有看见的。
没有一个人敢否定这场朝会的重要性,“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随着群臣的一声声叩拜,靖康三年的第一场朝会终于开始了,分列两旁的文武,站在殿外的臣子,所有人都按部就班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没有一个人敢有丝毫的懈怠,毕竟这不光是一场大朝会,更是一场有着重要决定的朝会。
谁要是在这里犯错,后果不堪设想。
要是在这种场合犯错了,不管你是谁的学生,又是谁的同窗或者同僚都不管用,你的官路直接被焊死了。
根本没有打开的机会,由此可见,它的重要性。“众卿,今日是靖康三年以来的第一场大朝会,朕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宣布,那就是发兵西夏,扬我国威。”
此话一出,一些消息迟缓或者是头脑不够聪明的官员,当即便有了疑问,毕竟在他们看来,西夏虽与宋朝多年攻伐,可现在也没有必要打西夏,毕竟,宋军刚刚打完一场大仗,正是需要休整的时候。
现在再起战端,的确不是什么明智之选。一番思考过后,终于有人跳出来了,而这个人,正是赵桓早就盯上的大奸臣秦桧,只见他缓缓走出队列,然后说道:“启禀官家,微臣以为不妥。我大军刚刚历经几次大战,死伤颇多,现在既然金朝已经罢兵,西夏也和我们没有冲突,我们没必要再起战端。”
“官家,老臣也是这么以为的,我大宋自古以来便是以德服人,若是轻起战端,恐落人口实,日后,其他小国又怎敢真心的臣服于我?”
这次跳出来的是地位还不小,正是历史上那位张楚的皇帝张邦昌,此人贪生怕死,多次请求割地议和。但是,历史上他十分不愿意当这个伪楚皇帝,多次推脱拒绝,最后还是金人以满城百姓性命相逼,他才当上了这个傀儡皇帝,在金人撤出汴京后,他又立马还政给赵构,可见心向汉家。不过,现在他蹦哒出来,的确是让赵桓有些烦恼。
毕竟他今天想收拾的人有秦桧一个就够了,再加上张邦昌这个太宰兼门下侍郎问题就有些大了。
于是他果断打断张邦昌发言并用眼神震慑他,“好了,张相公这件事朕自有打算,你不必再多言。”
听到这话,身为游走在朝堂上几十年的老臣,张邦昌立马就听出了赵桓弦外之音,恐怕自己再说必定落不了什么好下场,于是讪讪的退了回去。
见张邦昌退回去,赵桓便将火力全部集中在秦桧的身上,那些早就和赵桓准备好的文官立马出来弹劾秦桧。
“启禀官家,秦桧妖言惑众,惑乱人心臣请求官家罢免清会大学士一职。”
“对,官家,如今我大宋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若此时不对,那些冒犯我们的小国加以惩戒,日后必定危言尽失。”
“再说这西夏竟敢借道金国,使的我永兴军路遭受兵灾之苦,实在是罪不可恕,必须发兵讨伐,以儆效尤。”
文官们一开口,武将们也忍不住了,毕竟这是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毕竟只有出去打仗才有功勋,才能晋升这秦桧,明显是要断了他们的升官发财之路,这和杀他们父母有何异?
于是纷纷将目光投向秦桧,要不是无法带剑入朝,有些人恨不得立马将秦桧斩杀,一解心头之气。
见此情景,原本那些想帮秦桧的人也纷纷退了回去,再加上有唐恪、李纲的提前示意,一些处于中立的官员也纷纷闭口不谈。
一时之间,秦桧被压得说不出话来,此时他也意识到不对了,于是便想开口解释,可是他的动作早就被一直盯着,他的赵桓看了个一清二楚。
见状,直接开口打断他,今天就是要搞死前秦桧怎么可能让他开口辩解?
“太学学正兼御史中丞秦桧妖言惑众,妄谈国论,现罢免一切官职收押监牢,等待刑部审理清楚再做决定。”
赵桓的一番话,直接宣布了秦桧的死刑,毕竟在这个时代,只要,从众人的视线离开,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忘了他,到时候赵桓想杀就杀,想挂就挂,无需再考虑任何人的感受。
听到这句话,请回心里虽有不解,可是更多的是慌乱和无法接受,于是乎,双脚一软,直接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边哭边喊道:“官家,微臣冤枉啊,微臣绝对没有别的意思. . . . . .。”
可惜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冲上来的禁军侍卫,连拖带拽的拉了下去。
秦桧被拉走后,整个朝堂上陷入了死一样的寂静,赵桓就这样看着群臣,而那些有意向反对战争的纷纷低下头,不敢说话,毕竟秦桧的例子就在自己眼前闪过。
一些人也知道这就是杀鸡给猴看,知道再向前冲必定是死路一条,看了地下再无人反对,赵桓的心情不由得好了起来,今天即拿下了以后的大奸臣秦桧又搞定了出征西夏的决策,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不过这也是在给朝廷里的文臣提个醒,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若是再有人不长眼惹怒赵桓,没有理由的话,赵桓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至于有人说,宋朝的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很厉害,很坚固,其实那都是假的,就以苏轼为例,他的不过是写了一首诗,并没有付出任何实际行动,对皇室没有任何威胁,放了也就放了,杀了就杀了,没有多大的影响,可要是真有人敢造反,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