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烽·烟

作者:白石头 | 分类:军事 | 字数:449.6万

第三百九十一章 披肝沥胆【七】

书名:烽·烟 作者:白石头 字数:5030 更新时间:2024-11-14 21:03:21

贴近现实意义。 虽然其中很多的战术,方略对于现今的乱、世并不适用,但是其中的很多现实意义的道理,以及看法,观点还是能够与现今的社会整合在一起的。

邹若衡看着手中的兵书,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第一次翻阅本书的时候,里面留给他的怪异感觉,比如这本书明显就不是一个人编写或者说整理补充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部兵书虽然保存的还算完好,但是里面有很多地方有人为故意撕毁的痕迹,同时这部兵书的编订的地方,有很多的节点,或者说是更像是被人拆开之后,重新编订的,所以邹若衡认为,他手中所拿的这一部兵书,实际上并非是完全版的,而且看样子,这兵书中的很多记载,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因为一部兵书,在传承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是非常正常的。

更何况这部兵书本就不知道念头,而且其中的记载文字,真草隶篆基本上都写全了,所以想要凭借着文字来分辨出兵书的年代,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由此可见,这部兵书实际上是非常有价值以及意义的,而且对与邹若衡来说,这部兵书与他还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邹若衡翻阅过本书不是多少次了,但是每一次他都能够从其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当然了,之前邹若衡还不是军人的时候,他每每遇到了什么麻烦,亦或者是他的功力修炼遇到的瓶颈的时候,他都是会拿出这部书,来看一看,即便是其中他早已经能够倒背如流的东西,当他再一次翻阅的时候,也能够从中得到新的启示,由此可见,这是一部神奇的兵法。亦或者说,这部兵书有着超非寻常的能量,说的的玄乎一点,也就是这部书没准就封存这什么超越自然的力量。

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而之所以邹若衡会有那样的感觉,实际上还是因为他每一个阶段年龄以及阅历上的丰富与性格上的变化,当所经历的不同了,那么肯定的,对于一些东西的感受也就不同了,同时在面对同样的东西的时候,自然也就有了与之前不同的理解,这一切都是随着人的改变而改变的。

比如《太白武要》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曰:兵之要,曰军纪明;兵之贵,曰将帅和;兵之胜,曰先为不可胜;兵之锐,曰先当不可折;要、贵、胜、锐,此为兵之精也,乃为国之重,安民子策也。

这句话,其实对于邹若衡来说并不难理解,而且这其中的,所谓的“先为不可胜”实际上就是借鉴了孙子兵法中的思想,所以这也就是直接的证明了,其实很多的兵书战策无非就是在前人巨著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些新的东西,比如理解,看法,分析,补充等等。

他做了,而且做得对,若不是他,恐怕这普天之下,将不会有所谓的“护国军”的番号!

邹若衡是一个侠者,江湖意气,英雄肝肠,对于这样的人物,他愿意追随,即便是,那个时候,他还有着更多的选择,甚至于他现在能够成为陆军师长,但是他放弃了,他就愿意留在他的身边,做一个小小的副官,与其说邹若衡愿意如此,不如说,包括龙云在内,昭通三剑客无不如此。因为这就是军人的魅力,英雄的意气,侠客的肛肠。

英雄相惜,多少人同邹若衡一样,愿意为了真正的英雄而付出,即便他们自己实际上就是真正个英雄,也是英雄的特点,他们绝不满足,绝不认为自己的担得起这个英雄的称号,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寻找,亦或是推举出更为有才能的人,追随着,为其复出,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是有谁知道,谁又会去想一想,这万骨枯中,有多少人,是自愿的付出生命,将充满了色彩的年华,付之于枯骨之上。

英雄魂不灭,自有后来人!

手中的《太白武要》或许就是这种精神的缩影,无论是兵者,亦或者是武林人士,无论是什么人,侠骨柔肠常在,笑傲神游非常!手中的书,就好像是一部史诗华章一样,虽然没有记载任何英雄的事迹,但是这其中所记载的每一个字,都不知道多少人心血凝聚而得来的精华。

读书虽然是为了知理,但是却不仅仅如此,无论是什么书,即便是那些奇巧淫、技之物,也是为了更好的升华,升华的不单单是境界,更是一种力量,因为没有人能够经历一切的一切,所以最好的磨砺自己的方式,就是通过阅读,试想金戈铁马,感念侠骨柔肠。

历练,磨砺,对于心性,对于造诣,对于境界,都是非常有效地,能够有效的提升这些方面的素质,而众所周知的,这些素质所相关联的,是人身上的每一项技能……书中所写,对于邹若衡来说,都能够倒背如流了,但是他对这部书依旧视若珍宝,而如今他拿出来,其实就为了能够在这样的时刻,给自己的将军,也就是蔡锷,那个铮铮铁骨不当柔情的汉子,一个慰藉,虽然不会有什么太过明显的效果,但是他还是打算如此。

而之所以他会像现在这样的犹豫不定,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害怕自己的行为,会给蔡锷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亦或者是说,他害怕被人觉得,自己是刻意用这么一本老掉牙的东西,来扰乱战场规划的,不过,当然听到了蔡锷对于传统战策的见解以及看法之后,他才有了现在的决定,而到底要不要这样做,邹若衡还是拿不定主意。

毕竟,对于现在的情况来看,无论是整个护国军也好,亦或者是单单这一路护国军也罢,亦或者是包括了北洋军、袁军在内,所有的队伍所使用的战术布置,都是根据各国最新的战术方式来进行设定分析的,所以自己入股讲这么一套老兵书拿出去,能不能得到蔡锷的首肯尚不可知,但是非常容易“引火烧身”,毕竟现在护国军内并不能够算是安稳。

正当邹若衡思索不定的时候,突然地,一道人影从他的门前闪过,因为多年习练武艺所练就的敏锐,让邹若衡非常自然的把手放在了腰间的配枪上,不过当然听到了门外那人影的声音后,有些警觉的情绪,却是自然的放松下来了。

“邹副官,出来一下。”声音的主人不是别人,正是蔡锷,邹若衡沉吟了片刻,而后还是选择拿着那一部兵书走出了屋子,当他见到蔡锷的时候,原本不吸烟的蔡锷此时竟然自顾自的点起了一支烟卷,不过气味有些怪,正面目严肃的看着远方。

“将军。”邹若衡进了一个军礼,而后问道:“有什么事吗?还让您亲自跑一趟……”说到这里,邹若衡的脸上有这一丝尴尬,因为身为蔡锷的贴身副官,他的职责就是在蔡锷需要人手的时候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可是这一次,他非但没有跟在蔡锷的身边,做到随叫随到,而且还让什么大将军的蔡锷亲自来找他,这叫他脸面上如何挂得住那?就此论定他失职也无不可,虽然这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仅有的一次,但是对于军纪严明的军队来说,即便是仅有的一次失职,要是不可原谅,即便是,他明知道蔡锷不会对他如何,因为他实在是太了解这个将军了,他对待士兵的态度,绝对是少有的!

所以现在王文华要做的就是先向戴戡发电,向他借来熊其勋的一部护国军,亦或者是熊其勋的部分护国军,不然的话,就算是让他与刘云峰交流,他也是没有底气的,毕竟现在他手中所掌控的军队虽然在质量上能够与北洋军抗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北洋军一些,但是在军队的数量上,以及武器装备,弹药储备上,却是毫无优势的,其实情况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最开始的时候,阻击护国军的北洋军,实际上在武器装备上并没有护国军的装备先进,同时也无法达到某一些特定情况下护国军所拥有的强力火力的,之前就说过,护国军的前身,也就是当护国军还没有组建,还处在滇军的时候,滇军的武器装备就是优先于全国军队装备的,因为滇军的武器装备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积攒下来的,虽然这是一个还需要拿着国家八十万每年补助的穷地方,但是多少代官员的经营之下,胡国军在武器装备上,还是艰难的做到了领先全国军队水平线的,当然了,这不能表示什么,但是依旧能够从中看到一些端倪。

而后但滇军改编成为护国军之后,他们虽然人数较少,而且粮饷不足,但是凭借着武器装备的优势,在讨袁的初期,还是做到了优势的,但是这样的优势,数日昂你给护国军带来了胜利,但是这样的胜利都是暂时的,因为虽然北洋军在全员武器装备的配置上不一定能够与护国军的武器装备的平均值持平,但是奈何现在的情况是,少部分的北洋军专门针对护国军展开阻击,战斗,所以也就是说,北洋军的平均武器值虽然无法与护国军持平,但是如果统帅者将全国上下,优良的武器中的部分调集过来,然后武装其这一部分专门用于稳定局势,讨伐护国军的北洋军的话,那么仅此部的武器装备,想要与护国军相互持平,这是非常简单的,而曹锟,作为北洋军对护国军作战的最高指挥官。

他就是这样做到,在他得知了护国军占有武器的优势之后,他便积极的与袁世凯以及北洋军械局,同时临近各省态度尚不明确的将军们联系,沟通,希望更能够将更为先进的武器调到前线来,武装第一线作战的北洋军,一次来打压护国军的气焰,结果是明确的,曹锟的想法变成了现实,在最短的时间内,袁世凯召集能吏干才,将最好的武器装备以最快的速度,运到了曹锟的前线。

其实说到这就有必要提一下王文华与唐继尧之间关系转变的原因,其实也没什么,事情还是从当年蔡锷进京之后说起,那个时候,袁世凯高登大位,但是因为一些缘故,所以他对于全国上下的将领官员们想的并不是那么信任,尤其是其中的一部分人,所以袁世凯选择了帝王常用的招数,那就是名义上召你来到权利的中心,许诺说给你加官进爵,但是实际上,当你放弃了自己的所有的兵权以后,当你走入到北、京以后,那么你的命运基本上就已经脱离了自己的掌握,名义上的升迁,实际的软禁,其实这就是帝王权术的最常用的招式而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早就已经不新鲜了的东西,却还是每每都能够达到预计的效果,即便是到后来会出现一些偏差,那么基本上也都是相差无多的。

蔡锷、张凤翙,还有许许多多向他们这样的将军,官员,就是这样的,虽然他们中间只有少部分人,是真的为了权与利而跳入到这个全套的,实际上他们更多的人,在明白原委的情况下,还会毅然决然的这么做,实际上不过就是为了保命罢了,比如蔡锷,比如张凤翙。

蔡锷被袁世凯召集进京之前,他官居云南都督,统挟整个云南的军政大权,也会只能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一个“云南王”的称号;蔡锷,也就是整个云南政、治与军事系统的核心,当他离开云南走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之后,那么也就相当于一下子将和整个个云南的真正核心给挖了出来,这样一来的话,也就等同于,暂时性的将云南的局势搁置在了自生自灭之地,当然了,这也并不准确,而且实际意义上来看,也不单单是这么浅显的,但是无论如何,如果蔡锷离开云南之后,再没有合适的,新的领导者来到云南主掌军政大权的情况下,那么云南也就相当于所谓的“三不管”任由自生自灭的情况了。

袁世凯当时虽然费劲了周折,才把握了蔡锷的秉性,从而使得他顺利的离开云南,前往北、京,但是实际上袁世凯那个时候一心只是想要集权,所以他并没有考虑到云南的局势,以及暂时性的,能够安稳接替蔡锷位置的人,说起来,其实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至少从军、政二字上来看,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那就是蔡锷到京之后,听闻了这件事,便主动地要求袁世凯罢免自己云南都督的位置,理由是自己身在北、京,已然无法顾及到云南的大事小情,所以如果自己还是挂着云南都督的头衔的话,那么第一是名不正而言不顺,其二也是对云南全省百姓的不负责任,都知道云南是一个困难的地方,所以那里每一天都会有非常多的事务需要处理,积压的话,恐怕会非常的麻烦,所以蔡锷等同于是自己辞去了云南都督的位置,当然了,这也可以看出蔡锷这个人的智慧,懂得如何的保护自己,同时也展现了他过人的情商。

其实也正是因为如此,蔡锷在京的时候,袁世凯才会对他如此礼遇,而且他这个人怎么说那,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说句不好听的吧,蔡锷在处理事情上,就好像是一条泥鳅那样,滑不留手的,再加上他自身的名誉威望与能力,以及蒋百里、杨度,甚至于包括袁克定这样的朋友,这样的同窗的抬举,所以他在北、京虽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但是也算是如鱼得水,至少生活上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就在袁世凯纠结于到底要为人何人暂时督署云南事务的时候,蔡锷再一次展现了他过人的情商,虽然袁世凯现在说,是委任其他人暂时性的督署云南,但是有谁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暂时”不过就是一个幌子罢了,现在任何人接替了蔡锷的位置,那么就无异于真正的接受了云南已经云南的所有权利,军政大权必然完全的掌握在那个人的手里,而且袁世凯其实也早已打算好,一旦他决定了让什么人督署云南的话,那么一旦蔡锷在北、京得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位之后,那么云南的所有权利,肯定不会再转接他人之手,任何人暂时的督署云南,就么就一定能够自然而然的成为云南名正言顺的领袖。

一个人的情商其实比之聪明愚钝更为重要,因为聪明愚笨,是对事物的接受上,理解上,这些都是比较系统化的东西,即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能够在长时间的重复下,得到真正的核心,但是情商这个东西,关系到的是人际交往,即是所谓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