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烽·烟

作者:白石头 | 分类:军事 | 字数:733.7万

第四百六十七章 补充【三】

书名:烽·烟 作者:白石头 字数:5041 更新时间:2025-01-23 01:41:22

太白说的好,蜀道难!入川作战不外乎等同于将将士们的生命交到了大自然的手中,蜀道难啊,纵然由滇入川或许道路会平坦一些,可是无论在平坦,蜀道依旧是蜀道啊。

刘邦也好,孔明也罢,能够在蜀地起势,就足以看出蜀地得天独厚的优势了,天时地利人和对于行军打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当然这绝不是什么鬼神之说,也不是无稽之谈。

想一想,连月大雨、百日酷暑,亦或是风雪遮天,这都不利于行军打仗,这自然就是所谓的天时,当然了,这不过是天时的一个概念罢了,但是是这个概念却是最符合实际的,而地利,自然就是地势地形的不同了,至于人和吗,就是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同仇敌忾等等了。

蜀地肃然不局限在四川的,但是必须要承认的就是即便是与我西南滇地相比,四川的地势地形也毫不逊色,当然指的是在险峻上,而且比之滇地,川地的地形地势还有其他的特点,那就是天坑与天井的地形了;所谓天坑与天井的区别就在于险峻程度的不同,以及隐藏性的区别。

行军打仗最害怕的就是天坑天井这样的地形,这不是我一个人说的,在《孙子兵法》与亚圣《孙斌兵法》中都有记载,而且在其他的兵书上也都有不同的记载,这可谓是中国历代兵家巨子所公认的最不利于行军打仗的地形。

而且依照日本士官学校的教育来看,对于这样的地形自然也是能避则避,虽然现在的战争已经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了火器时代,野战炮、重机枪,这样的武器虽然直接的拉开了作战距离,打开了战斗的半径,可是即便如此,对于地形上的需要还是非常关键的。

在火炮的运送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适当个地形的话,那么无疑会影响运输的速度与到达的时间,而且不好的地形也是无法进行炮阵地部署的,重机枪攻势也是如此,就连普通的战壕也是如此,在这样的热武器时代,没有战壕庇护的士兵,无异于插标卖首。

所以再这样的地域作战,而且还是这样的长途近乎于无后方的作战,这间接的就是让我护国第一军的士兵遭到不必要的消耗。

而且说起来,现在我手中的护国第一军因为有黔军与部分川军的加入得到了补充,可是即便如此,我依旧不能共同的与另外两支护国军对抗,如果发生特殊情况,护国三军需要面临对峙、僵持、冷战,甚至是接火对抗的话,不说我手下后加入的黔军与川军会不会临阵倒戈,就是他们作壁上观我要面临的结局必然是失败。

李烈钧与我的关系与唐继尧的关系非常的微妙,一开始的时候我原本以为护国军三路军委任司令官的时候,我原本以为会有雷彪一个位置,但是谁想到……我知道唐继尧不怎么喜欢雷彪,可是对于雷彪的指挥能力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我眼里,对付黔军可能发生的战争最好的指挥官就是雷彪。

当年唐继尧主、政黔地的时候,雷彪就被我安插在了唐继尧的军队中,而且当时雷彪所负责的就是驻防在黔地与滇地的交界处。

所以无论是对于滇、黔两地的各种途径还是两地交界处的地形地势以及一些隐秘的地方,他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想护国第三军的司令不是他雷彪的话,至少他也是一个副司令的位置,但是没想到,唐继尧竟然真的连一个位置都没给他。

李烈钧这个人怎么说那,我并不认为如果我和唐继尧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矛盾的时候,他会直接的选择其中的那一方,但是他不是一个笨人,或许他会在必要的时候,做出令人无法猜想出的举动,而这也是我最为忌惮的。

做一个假设,如果我军最后取得了胜利,而因为一些事情,最终护国军构建破裂,三路军分别归属在我、唐继尧还有李烈钧的手下。这个时候,我们三个处在的位置应该是这样的,那就是我军如果不是驻守川地的话,那么必然的肯定会辗转到湖南战场上,虽然我对护国军的士气与最后的胜利并不怀疑。

但是说起来,战争的胜利未必就是一定要攻占什么地方,有些时候,大势所趋更能决定战争最后的结局;而唐继尧部自然就是在云南老家待着,一直的以逸待劳。而李烈钧那,我觉得他的部队应该绝不会离开黔地,这是他这个人性格所致的,而且也与他手下的部队有关,可以说,护国军三路军中,战斗力最差、武器装备最次的就是李烈钧的第三军了。

所以如果我的假设成为现实的时候,那么或许第一个与唐继尧交战的并不会是我,而是李烈钧。首先他距离滇地的位置较近而且中间少有不清楚的天堑屏障,在加上第三路军战斗力底下,同时唐继尧还能接着子弟兵的由头迫使他们不战而降,最后收编第三路军,亦或是将第三路军强行的驱赶到川地亦或是湖南战场的侧面,而后再由他调遣自己的队伍直接与我军进行正面的对峙。

说我毫不忌惮唐继尧是假话,毕竟对于在身后的不安定因素,怕是没有谁能够做到无动于衷吧?更何况还有李烈钧一路兵马那?

护国军的成立就是为了护国讨袁,虽然我是蔡锷又不是单纯的蔡锷,对于护国军在历史上的作用功绩,多少的我也是有着一定了解的。

所以真是因为如此我才会如此重视唐继尧部;我不能改写历史,既不能因为自己知道一切,而改变历史的进程,同样,我也不能因为自己对于历史的了解便小觑各部,从而使得历史被动的更改……

“将军。”会议上,朱德最先开口:“我护国第一路军如今已经稳定川地战事,战局近乎呈现一面倒的情况,我看现在咱们是不是可以通电袁世凯,和他多谈一谈了?”

“你的意思是我明白,但是朱德,你不要忘了护国军的初衷是什么,咱们不是国、贼,并不是为了窃取政、权才发动的战争,咱们的军队,与袁世凯的战争,为的是推动历史,为的是国家的发展,一秉大公之举!现在袁军虽然川地溃败,但是湘、黔两地的战事才刚刚开始,我军此时如果停止对袁军的攻击,通电袁世凯的话,将会落得一个什么名声,你不会不知道吧?”

朱德点点头,却又道:“将军,是不是可以公开通电那?要求袁世凯退位,恢复国体?”

王文华也在一旁开口道:“是啊,蔡将军,现在我军虽然士气正红,可毕竟我军数量有限,而且经过十多天的战斗,死伤也不在少数,储备的弹药粮草,以及从黔、川二地供给的储备也已经……我军现在如果正面与袁军展开决战的话,我想至少我第一路军没有这个实力啊。”

“川军倒戈咱们的一部,现在士气上虽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毕竟这些川军都是当地子弟兵构建的,让他们进攻湘、黔各地倒是可以,可是现在如果让他们对自己的同乡子弟刀枪相向,恐怕到时候枪口虽然对着人,可子弹却是打星星的啊;而且我军炮兵弹药储备已捉襟见肘,将军,有些事未必是咱们想要如何,而是现实情况迫使我们如何啊。”

赵又新的一番话我知道这算是他的肺腑之言了,川军倒戈与他有着不小的渊源,没有他赵又新恐怕现在倒戈给我的这一部分川军,还在对抗护国军的第一线吧。川军的战斗力虽然无法与护国军前身的滇军相比,可是两者间的差距却也不大。

滇军战力冠天下,川军紧随似一家!

单单从这一句评价中就能看出川军的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我军在川地需要耗费这么久的时间同时投入全部兵力才能与之一战的原因。川地为门户首选,进可攻退可守,这自然不必说;第二点也是更为重要的就是因为如果我军能够真正的平定川地的话,那么收编川军以后,护国军的整体实力将会提升一倍不止,虽然川地也不是富庶之方,但绝对比云南要强上不少,川地的储备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战斗资源储备还是生活需求等等的资源储备都比云南不知强上多少。

所以川地是一块硬骨头不假,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从之前赵又新收编川军倒戈部队时,直接的给予我军的补充上就看得出来,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军首要攻取的就是川地,而不是相对简单的黔地。

唐继尧在黔地时的政、权是铁血的,是血腥的,是残忍的。虽然导致了大部分黔人对于他个人甚至是滇军都有了极坏的印象甚至是敌对情绪,可是还是要说的就是虽然如此,但是唐继尧本人在黔地的威望还是颇高的,当然,这只是局限于军队中的,如果唐继尧能够登高一呼的话,我想黔地的部分军队也是能够倒戈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相比我军也就没有必要出兵攻占黔地了,但是他却不能这么做,至于为何,不言自明,同样的,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护国军三路,会委任李烈钧最没有战斗力的护国第三军前期黔地作战了。

“算了。”看着众人的态度,感受他们的情绪我知道这一次的会议无法继续下去了,不过这却也在我的意料之内,毕竟这样的军事会议关系重大,所以各部将领在必要的时候表现出必要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而且也真的需要给他们这样一个表达态度的平台,不然如果他们将这样的情绪与想法带入到战争中的话,对我军是非常不利的。

会议暂时终止,约定晚餐后再次进行,在会议结束前,我提醒他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份,同时要为大局照着想,同时也要为护国军负责任。

邹若衡为我准备了一杯茶,品过茶后,我决定看一看书,但是当我才刚刚打开他送给我的那一部《太白武要》的时候,却陷入到了一种似幻似真的情景中,这是战争以来我从未体会过的情景……

我是真的忌惮唐继尧,晚饭过后,我朦胧的意思也清醒过来后,护国第一军最高军事会议,再一次召开。

我本以为这一次第一个开口的还会是朱德,可是没想到,这一次第一个开口的,却是平日里不怎么爱说话的王文华……

王文华这个人大家都很清楚他的为人,当年他在贵州的举动以及他在贵州的升迁之路,都说明了这个人的不凡,当断则断,果敢有为。而且他很明白在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原本这样的会议,我预期中最不会第一个表达自己意见的人就是他,可是谁想到,他竟然会一反常态。

王文华摘掉自己的军帽,对我点点头,而后起身对众人道:“《兵法二十四篇》中,还有这样的一节,云:兵起而静者,恃其险也;迫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众树动者,车来也;尘土卑而广者,徒来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半进而半退者,诱也;杖而行者,饥也;见和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数赏者,倦也;数罚者,困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弊重言甘者,诱也。”

王文华此话一出,我不由得一怔,因为这一番话正是我曾经说起过的,我不知道他借用我的话,是有什么样的目的,而且我也很想知道,我这番话,他是如何知道的那?他阅读过《兵法二十四篇》这个不奇怪,作为将领这样的出名的古籍兵法怕是一定会阅读的。而之所以说他这番话与我昔时说的一般,还是因为无论是从截取,还是语气,都与我那个时候,如何出一辙!我不声不响,等候他后面的话。

而在场之人不单单只有我如此,其他各位也是同我一般;不过他们此时的想法肯定与我的不同,估计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王文华会这么说才会如此安静吧;我看到朱德的目光有些变了,他紧紧的盯着王文华,面色有些不善。

王文华或许注意到了朱德神情的变化吧,不过显然他并不在意,会避开朱德的目光,他继续说道:“解释一下的话,就是说将帅领兵打仗需要根据一些现象判断敌人的真实情况。如果敌人在与我军争战时按兵不动,一定是凭借了险要的地势;如果敌人不断地向我军挑战,一定是想引诱我军首先出击;看到树木无风而动,一定是敌人的战车悄悄驶来;看到尘土低飞而且范围很广,肯定是敌人的步兵正在进袭途中;当敌人言辞强硬而且做出向我军进攻的样子时,一定是在准备撤退;当敌人忽而前进,忽而后退时,就是在引诱我军进击;发现敌军扶仗而行、萎靡不振,敌人肯定已经饥饿难忍;发觉敌人对有利的时机不加以利用,则敌人肯定已相当疲劳,无力再进;飞鸟在敌军的阵地群集栖飞,则表示敌军阵营已开始空虚;夜间听到敌军阵地喧哗吵闹的声音,则表示敌人内部对战争十分恐惧害怕;敌人的军队涣散,混乱不堪,是因为敌军主将正失去应有的威势;敌军的旗帜混杂纷乱,表示敌军内部已经大乱;敌军的将、官不断地发怒,则表示战争形势的发展使他们感到无可奈何,敌人对取胜已失去信心;敌军奖赏过频,刑罚过繁,表示敌军主帅已无力扭转自己内部的混乱和士兵不服从将帅命令的局面;当敌人派遣使者故意的装作低声下气装孙子时候地来求敌时,则表示敌军想停战;如果敌人送来贵重的物品,说尽甜言蜜语,则表示敌军想私下讲和。”

“这一番话并不是出自我的口中,前面的乃是武侯所留兵法的记载,而后面的解释,却是司令的释义;司令,我这也是从参谋部参谋口中听说的,我听说您给他们开过一个紧急的军事会议,所以我就打听了一下。”说着,王文华一面向我解释,一面笑了笑,很真诚。

我也报纸一笑,却没有说什么,王文华继续说下去道:“兵法云: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斗,相望以威武,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征也。士卒惰慢,三军数惊,下无礼信,人不畏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嘱以祸福,相惑以妖言,此必败之征也;翻译过来也就是说军队出师必胜的条件是,真正有才德的人担任着重要职务,没有才德的人被贬斥到最低位置,三军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