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农
作者:鬼屋夜游 | 分类:历史 | 字数:83.3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章 回到唐朝
我叫张丰谷,孤儿,今年三十四岁,单身,中国农林科学院博士和经史研究硕士双学位毕业后,响应国家“到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一头就扎了全国各地的各个乡村农业研究去了,一干就是八年。多少算有点儿成绩了,又被一纸号令召去参加什么先进报告团做报告,操,狗屁的报告,还不是那些贪官污吏拼了老命的捞政绩,除了捞钱,啥也不懂的人也好意思谈什么先进总结?下面老百姓拼了命流了汗的功劳,反过来都成这帮孙子的能耐,跟这帮人就没啥共同语言。趁了免费全国乱转的机会赶紧四处买了十来种优质农作物种子之后,说声拜拜,咱背了包包走人回村了。
小巴在盘旋的山路上蹦蹦跳跳的瞎晃悠,你说这帮孙子咋就不知道把路修修好呢?唉,咱老百姓命苦啊。算了,也习惯了,我抱着包包坐在位子上打着瞌睡,猛然间就听咣当一声巨响,紧接着就听司机哀嚎了一声:“塌方!”然后一阵天旋地转,跟着就啥也不知道了。
迷迷糊糊的感觉自己像是被包围在一层浓稠的白雾中一样,四周一片灰茫茫的,啥也看不见,啥也听不见,发不出声音,身体也动弹不了,很难受的感觉,就连想挣扎都力不从心。
“我这是……死了?”我脑子里暗自揣测,突然感觉有东西从身边猛的掠过,本能的,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我死命的一抓,像是攥住了什么,身体一沉,就像被人猛的向下拉了一把的感觉,“噗通”掉水里了。
回来了,回来了,所有的感官功能都回来了,身体手脚能动弹了,耳朵也听见了,眼睛……嗯……在水里张着难受!
两下就窜出了水面,这游水的本事咱打小就熟,抬头一看四周环境,吓一跳!刚才还在群山峻岭间的,这一转眼的就到了一马平川的地界了?我这还记得应该是掉塌方的的山沟子里了,可这啥时候又冒出来这么宽阔一条大河来的。
我这儿正纳闷呢,就听有人大喊:“娃子,别怕,快抓住绳子!”
顺着声音抬眼一看,**!一个古装老汉摇着一条船正飞速向我驶来,船头一个古装老汉一抖手就扔给我一条稻草绳。
“穿越?……”我脑子里猛然迸出这两个字。
咋上岸的不记得了,船上的人跟我说点儿啥也不知道了,蹲了渡口边上傻傻的看了水里的倒影发呆。这十六七的少年郎虽然跟我年轻的时候还挺像?可我***明明已经三十四岁了啊!而且……而且……我这一身白麻布的古装又是哪儿来的?!
摇渡船的老汉看我傻了半天,过来猛的拍我一掌,一口的关中调儿:“娃子,以后乘船可不敢在乱动了知道不,今儿个算你娃命大,河神爷开恩,还瓷愣啥,赶紧该干啥干啥去!给,你的包袱!”说完老头儿扔了个包袱给我,骂骂咧咧的走了。
“该干啥干啥去,他娘的我要是知道该干啥去就好了!”朝河里的倒影狠狠啐了一口:“到哪儿不是活啊,还不信了就!”
也不知道是几月,日头挺凶,我一身湿衣裳在发呆的时候已经晒的七七八八的半干了,随便找了个阴凉地方坐下,给包袱打开,身上所有的东西拿出来看看,看能有点儿线索不。
嗯,六百文钱,几块一两的碎银,还有一个十两的银锭子,一些石头一样的干粮,几件衣裳,一封书信,一封通关路引,还有一用麻布严严实实包裹的小包。再没别的东西了。
先给包的严实的小包拆开,不拆不要紧,一拆吓我一跟头,一包包牛皮纸小袋袋装的,***居然都是我买的优质良种!上头的印刷体简体汉字那是真真的,咋这玩意都穿越了?!
给信拿过来看看,信皮子上有台章兄亲启五个字,不管了,拆开看看。还好咱为了研究农史啥的读了个经史研究硕士,不然还真不一定能看明白这没标点的老长一封信。
信写的繁琐,大致三段,第一段叙述了跟这个台章兄长久不见,兄弟万分想念云云,第二段介绍给台章兄一个人,想来就是我了,姓李名逸字乐休,十六岁,陇西名门李氏之后,原为当地旺族,可在一次吐谷浑的侵袭扫荡中全家被杀光、烧光、抢光,就剩我重伤未死云云,身世着实可怜。第三段,讲我少年英才,六艺娴熟,文章出众,而且是贞观十三年通过地方考核的生徒,于是便让我进京参加今年的科举大考,希望身在京城的台章兄能照顾一二云云。落款为平之敬上,贞观十四年二月初七。
明白了,我现在就是李逸李乐休了,真是个可怜孩子,出师未捷身先死,连带着我莫名其妙的就“穿”了来唐朝。我这儿一肚子委屈的跟谁说去。
再打开路引,翻开一看,老长一串,怪不容易的,一个人穿州越府的足足走了五个多月啊,最后一个批文朱印是潼关的,时间是贞观十四年七月初五。
也不知道这台章兄姓啥名啥家住哪儿,这老大的长安城叫我哪儿找去。算了,求人不如求己,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将路引和信收好,我打起十二分精神,顺着官道,开始了我的唐朝之旅。
大唐长安
这个年代全球最繁华最雄伟人口最多的都市。
长安城由宫城、皇城和郭城三部分组成,北面的宫城是皇宫所在,宫城南边儿的皇城是中央政府所在地,位于宫城、皇城的东、西、南三面的郭城是官民住宅与工商市肆所在地。外围城墙周长近四十公里,城墙内的面积达到近八十四平方公里。整个郭城有十三座城门,从皇城的朱雀门到郭城正南的明德门,有一条位居正中的朱雀大街,宽达一百五十~一百五十五米。整个长安规模之大,气势之宏伟,在当时世界是无与伦比的。所以长安正是以其宏伟博大的气势、海纳百川的胸怀,被当时的人们看做世界的中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民前来一睹其神秘的风采,因而成为世界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中心。
以前在教科书上学的时候没什么概念,今天一看,妈呀!看的失魂落魄,想的热血沸腾。
“喂!流鼻血一边儿去,别跟杵桩子似的挡道儿。”
“是,是!”我连忙点头:“乡下来的,没见识,让大哥见笑了!”赶紧擦擦鼻血,给路引掏出来,咱进城先。
看看路引,守城门的兵士上下打量打量我:“来参加大考的学生?”
“是!”连忙点头。
“到里面盖章!”兵士点点头,往身后一扇小门一指。
接过路引,我就顺着兵士指的方向,进了小门。
没啥摆设,就一张桌子,一个官员端坐着登记着什么。
看了我的路引,官员边登记边说道:“进了城后要到官学府去挂牌子,找到了住处后要去记得去报备,以方便联络你,长安城不比你们乡下,规矩森严,不准惹是生非,知道了没?”
“知道,知道!”我连忙应道:“学生初来乍到的,不知道这官学府怎么走,还劳烦大人指点指点!”
官员将官学府怎么个走法给我讲了一遍,然后给我的路引盖了章还给我:“长安城虽然繁华,可也警卫森严,且不可到处乱闯,还有到官学府挂了牌子后,会发牌子给你,记得随身携带,否则后果自负。”
“谢谢大人关照!”我连忙施礼。
本来我还想不去官学府了,毕竟就我这两下子,现代混混也就算了,要是敢跟人古人一起去考文章,那不是自找没趣么?可听了官员的话才知道,唐朝对上京赶考的学生有一套专门的管理方法,所以不得以,只好先去挂个牌子再说了。
按照指点到了官学府,交了路引,自报了身份,办了相应登记手续。
“考哪一科啊?”登记的学究问。
“啊?……”我一愣。
“问你考哪一科,啊啥?”学究不耐烦的看我一眼:“没看后面还排队呢,快点儿,瓷嘛二愣的!”
“啊!考……考……”这大唐科考制度在延续了隋朝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加强,中央设国子学(又称国子监)、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科。像我这样经过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称为乡贡(又称贡生),好像……好像……有秀才、明经和进士科吧,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还有其他几科是啥我咋就忘了呢?好像还有明史和明算啥的,不过这都需要专门的举荐贡才能考。好像明经好考些,但没啥大用,进士难考,可考上基本就是当官的料。要不咋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呢?秀才咋样忘了,像我这要啥没啥的,本就没指望考上,算了,报个秀才科吧,好歹也是个读书人,而且就算没中也不丢人,跟别人说起来还能牛哄哄的吹一声:“想当初咱也考过秀才!”,哈哈,嗯,就它了。(其实唐初科考沿用隋朝旧制,共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六科,秀才为最高科等,相当艰难,士子均视为畏途。据传秀才科自贞观元年直到贞观二十三年废除的二十三年间,一共只有不到三十人报考,却无一人录取,其中甚至出现近十年无人报考的情况,所以于贞观二十三年废除此科。)
“我考秀才科。”
“考哪一科?”学究像是被谁咬了一口,声音一下高了八度。满屋子人的目光刷的一下焦点对准了我。
“考……秀才科!”我心有点儿虚,难不成我记错了,看电视里秀才好像不是那么难考的嘛,大家看我干啥?
“好!好!好!”老学究连说三个好字,二话不说就给我签了牌子,牌子正面的暗红色篆书“秀才”二字写的笔力雄浑,刚劲有力:“年轻人,有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