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求求你,表扬我

作者:东子 | 分类:其他 | 字数:12.9万

第22章 爸爸妈妈,您能信任我吗4

书名:求求你,表扬我 作者:东子 字数:3538 更新时间:2024-12-19 02:12:40

我的同学关系我会自己处理

■孩子来信

叔叔,您好,我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要向您承认,我不是个好孩子,因为我经常和同学打架,但打架并不是我的本意,我想安稳地过日子,不想被同学欺负,更不想我的妈妈经常去学校。

本来我并不是一个爱打架的坏孩子。小时候我的性格很内向,所以总有同学欺负我,那个时候我就总是向爸爸妈妈诉苦,虽然有时候妈妈会嫌我不争气,但是次日早上总会到学校帮我讨公道,我当时觉得很开心,看见曾经欺负我的同学吓得脸都白了,真是很解气。可是慢慢的,妈妈去学校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因为她今天帮我出完气,过几天那个同学又找借口找我的麻烦,甚至他的朋友也一起来找我麻烦,这样便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所以班级里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看我不顺眼,我似乎成了全班的公敌,有事没事他们就找我的麻烦,可是我不想再把这件事情告诉妈妈了,总不能叫她天天来学校吧!

我认为之所以会变成现在这样,也是因为妈妈经常来学校,不管是直接找欺负我的同学,还是直接找老师,那些同学只会越来越看不起我。这一切也不能怪别人,所以再有人欺负我的时候,我便不告诉妈妈了。

可是一直忍着也不是个好办法,他们还是像以前一样总是欺负我,于是我开始还手。他们一直觉得我是好捏的柿子,当然会向我发动猛烈的攻击,于是当天晚上我回家的时候脸上、身上全是伤,被妈妈发现是必然的,第二天她又找到了我们班主任老师。

本来我和那个男生打完架就说好谁也不告诉自己的家长,从此井水不犯河水。谁知道我妈妈没有和我说一声就去了我的学校,当时我们协定的时候有好多同学都在场呢,这下好了,我不但成了老师眼中爱打架的学生,在同学眼中也变成言而无信的人了。慢慢的,我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和同学打架成了家常便饭,只不过现在已经换成对方的家长来学校找我了。

其实,我觉得最开始我就应该自己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要是那样的话也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这不能全怪我的爸爸妈妈,我自己也有责任,可惜我没有多啦A梦,不能让时光倒流……

叔叔,我现在才知道同学间闹矛盾,家长最好不要介入,所以我想通过您告诉我妈妈,同时也让其他家长知道,不要帮自己的孩子处理同学关系。很多时候,这样做只会引起更大的矛盾,事情将变得更糟糕……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不要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离开了社会、离开了同他人的联系是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孩子从出生起,就开始从“自然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这个转化过程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孩子学习、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与同伴之间出现矛盾在所难免。而这些矛盾或问题是由孩子自己解决还是由父母出面呢?

很多父母出于爱孩子,觉得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越好,或者遇到问题由父母来帮助解决,孩子才不会有烦恼。其实,父母这样做,也许孩子一时不会有烦恼,但更大的烦恼会出现在他成人之后。因为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遇到问题,他就会想到求助别人,而若没有人帮他,他就会陷入无助、恐慌的状态中,如此,就会产生举步维艰的感觉。

因此,不要因为孩子小,就不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时候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孩子能不能解决问题,不在年龄大小,也不在聪明程度,而在于他们是否经常自己解决问题,在于他们的经历。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要制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让孩子通过独立处理问题的经历成熟起来。

在对女儿依依进行自立教育的过程中,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只要依依能自主的事情,我总是鼓励孩子自己做主。小到今天穿什么衣服,自己喜欢的玩具想放在什么地方,这个周末怎么过,等等;大到假期想到哪里旅游,要不要参加什么兴趣班,邀请什么样的朋友来家里……这些事情我们都有意识地放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抉择,鼓励她进行判断和思考,并最终作出决策。甚至,我偶尔还会特意制造出一些“问题”,让依依去解决。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是体现孩子自立能力的重要内容。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利用处理人际矛盾来锻炼孩子自立自主意识的效果,所以经常会看到这种情况:两个小孩子争一个玩具的时候,家长急忙跑过来,劝这个拉那个,把矛盾平息下来;孩子和伙伴闹别扭了,撅着嘴回家了,家长赶紧领着孩子去找小伙伴做工作,调和矛盾,直到看着两个孩子握手言和,才放心回家……

我很少插手依依和伙伴之间的纷争,从她蹒跚学步初学会和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开始,我和她妈妈就遵循这个原则:要孩子独立处理人际关系。

记得依依三岁多的时候,她妈妈带她到学校操场去玩。一个经常和依依在一起玩的小姑娘骑着一辆童车,在依依面前飞驰。依依看着看着就不满足只做个观众了,她向妈妈申请:“我也想玩!”可是当时她的童车不在身边,没有车子给她骑。她指着小姑娘的背影说:“我要骑那个!”

她妈妈笑着说:“那你去问问小姐姐,看她能不能借你玩一会儿。”

依依嘟着嘴巴不动:“妈妈去说!”

她妈妈鼓励她:“你去说一样的,姐姐会答应你的!”

于是,依依怯怯地走到那个小姑娘面前:“姐姐,能让我玩一会儿吗?等我的童车拿回来,我也借给你玩!”小姑娘果然答应了,依依高兴地骑上了借来的童车。

可是还没等她蹬出几步远,小姑娘反悔了。追过来抓住车把,非要依依下来。依依不高兴了:“你答应我的,我还没骑呢!”说着,还坐在车上不肯下来。两个人僵持着,谁也不让谁。妻子在远处看着这一幕,没有过来劝解。只见僵持了一会儿之后,依依从车座上跳下来,但两手还是紧紧抓着车把,带着讨好的笑对小姑娘说:“姐姐,谢谢你,我就骑一圈,好吗?”小姑娘不动摇,依依继续“做工作”:“我的玩具给你玩,好吗?”

“交涉”工作做了很久,小姑娘终于松开了抓车把的手,依依欢快地跳上车,绕操场转了起来。

孩子的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

由于依依从小受到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比较多,所以她不仅可以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即便其他同伴之间发生不愉快的时候,她也会担起“调解”的担子,在中间做工作,撮合矛盾双方和好。

依依九岁时,我们初到烟台安家,第二天依依就认识了楼上楼下好几个孩子。其中楼上比她大一岁的海芸和楼下比她小一岁的琳琳,成了依依的亲密朋友。可是,由于三个孩子都有个性,所以每天都会闹出些不愉快,时常不是这个留着眼泪一个人转身上楼,就是那个赌气站在一边黑着脸谁也不理。若是海芸和琳琳之间发生矛盾,这个时候依依就穿梭在两个人之间,先劝这个再劝那个,直到把两个人的手拉到一起,笑声重新响起。如果是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和依依有了不快,依依则会在短时间内调整自己的情绪,然后主动找对方谈谈。是自己错了,就主动给对方承认错误;是对方错了,则有理有据地点出来,委婉地批评完之后,再说:“我不怪你,我们还是好朋友。”大部分时候,说到这里,对方已经不好意思了,两个人就言归于好了。

有一段时间,依依和海芸不知道因为什么闹了别扭,两个人谁也不肯主动找对方。僵持了好几天,依依很伤心,对我说:“爸爸,你帮我去找海芸谈谈好吗?我不想一直这样下去。”看着孩子一副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一冲动真想答应她,做一个调解员,从中调和这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但是我克制住了这一冲动,冷静地对依依说:“孩子,爸爸相信你处理问题的能力,你去和海芸谈,一定比爸爸谈得好。不信,你去试试。”依依在我的鼓励下,鼓足勇气去找海芸,不一会儿两个孩子手拉手回了家,还在屋里窃窃私语,一副亲密无间的模样……

由此我想说,作为父母,千万不要阻止孩子独立处理问题。我们可以暂时帮孩子一把,却不能陪他们走一辈子。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都要靠自己去走,父母之于孩子,其使命不是陪孩子走他要走的每一步,而是舍得放开手让孩子学着自己走路。我们要做一个“旁观者”,对孩子少“呵护”一点,对孩子的事情少参与一点,不必想着要帮孩子或者为孩子做这做那,要孩子尽早学会自己走路、自己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爱孩子。

正如这个孩子在信中说的那样:家长帮孩子处理同学关系,很多时候会引起更大的矛盾。我们的家长总是忽略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孩子有孩子自己的办法,比如他说的“和那个男生打完架就约好谁也不告诉自己的家长,从此井水不犯河水”。这虽然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但至少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吧!我在年少时,也曾因打架与别的孩子做过这样的约定,此后我们真的就再也不打架了,因为我们要信守诺言。所以说,如果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孩子们定会做得很好,如果家长介入那就复杂了。

当然我说的不介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并不是对他们的问题不闻不问,而是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良好的建议。最忌讳的就是动辄找老师或找对方的家长,那样一是容易激化矛盾,二是会伤害孩子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