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北京奥运会的故事

作者:杨江华 | 分类:其他 | 字数:10.1万

第六章 亲历与回忆

书名:北京奥运会的故事 作者:杨江华 字数:10701 更新时间:2024-12-19 02:13:25

亲历与回忆

何振梁:艰难的起飞——奥林匹克与中国

何振梁,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奥运会组织委员会顾问、执委、新中国体育历史的见证者。这是他在北京外交学院的一次演讲。

升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我国建立了一个名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体育组织。当时工作的中心还是国内体育的重建和发展,无暇顾及国际事务,对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也知之甚少。但我们很快面临参加1952年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1952年是苏联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所以它希望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能参加。苏联表达了他们的希望,并愿意为我们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援助。于是,我们开始与国际奥委会接触、交涉,要求参加本届奥运会。

……

我们参加了那次奥运会是事实,但国际奥委会竟说中国的承认问题尚未解决。直到1954年,国际奥委会才以23票对21票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是中国奥委会。按照当时国际奥委会的章程规定,这就意味着不再承认原先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从1952年起美国人布伦戴奇开始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这个美国人执行的是当时美国国务院的政策,他不能接受把台湾开除出国际奥委会的决定。于是他不经过全会任何讨论,独自做主将台湾所谓“中华民国”的名义保留在了各国奥委会被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名单里。

中国表示坚决反对,但抗议毫无结果。我们不得不宣布退出1956年的墨尔本奥运会,随后在1958年8月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的联系,同时也退出了全部有台湾问题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

突破

……

那个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总方针是“另起炉灶”。我还记得《人民日报》当时有一篇社论,提出要建立一个革命的联合国。

1971年,形势发生了变化。毛主席开展“乒乓外交”,震惊了世界。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蒋介石集团被驱逐出联合国。这在体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当时越来越强烈的呼声是:亚洲的体育不能没有中国,世界的体育不能没有中国。

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在这样的强烈呼声中,我们在亚洲运动会方面首先获得突破。

1974年,第7届亚洲运动会将要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最后亚运联合会的理事会(即全体大会)批准了执委会的决定,以38票(伊朗一国即占3票)赞同、13票反对、5票弃权的结果,成功地接纳了中国参加本届亚运会。这是中国进入亚洲体育组织后的一个突破。

……

转折

1979年是新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元帅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提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倡议通过商谈结束两岸的对峙状况,呼吁尽早实现两岸之内的“三通”。就在同一天,中美两国宣布建交。这两件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件事标志着我们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发展。第二件事表明对台湾极尽保护之能事的美国如今也不得不在现实面前改变态度,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中央的指示下,我们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体育组织中相应调整了策略,提出:台湾的体育组织可以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性体育组织,并以与此相适应的名称保留在国际体育组织里。经我们的多次交涉后,国际奥委会执委会终于在1979年10月通过决议,承认了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歌。会址设在台北的奥林匹克委员会不得使用所谓“中华民国”的旗和歌,名称只能是“中国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也就是说,我们代表的是全中国,台湾地区的奥委会只能是中国的一个地区组织。这就是“奥运会模式”。

……

申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体育事业发展获得长足进步,具备了为国际体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条件。1983年我们与日本共同发起、创办了亚洲冬季运动会。1990年在北京举办了亚洲运动会。为适应亚洲的特点,我们还创办了东亚运动会。先后两次申办2000年和2008年奥运会的工作,是我们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

……

1991年2月底,中央正式批准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2000年是世纪之交,又是千禧龙年,所以我们很想举办这届奥运会,它有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当时有8个城市提出申办要求,除了北京以外,还有悉尼、柏林、曼彻斯特、伊斯坦布尔、巴西利亚、米兰、塔什干,竞争相当激烈。……最后,北京以两票之差与成功擦肩而过。

我们第一次申办没成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整个力量对比中,我们还没有达到优势。客观地讲,从基础设施、环境各方面来看,悉尼确实比北京强。我们之所以能拿到40多票,主要是靠亚非拉朋友。

……

胜利

1998年11月,经过多方论证,中央批准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从此开始了北京第二次申办的历程。这次总共有10个城市申办。国际奥委会采取了新办法:申奥城市并不就是候选城市,要经执委会各方面了解,进行筛选,淘汰掉没有希望的,免得他们浪费钱。经过筛选,留下的候选城市是实力比较强的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和伊斯坦布尔5个城市。

……

7月13日,全会听取了5个城市的陈述,北京被排在下午第一个。我们的陈述一完,旁听席上传来一位女士的喊声“Bravo”(太棒了)!这在庄严的会场里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大家“哗哗哗”地鼓起掌来。后来才知道,她是意大利都灵冬季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的副主席,当时她激动得忍不住了,喊后她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据外电报道,多伦多申奥委员会主席对他的夫人讲:“My God!多么有说服力的陈述啊!他们应该得满分。”

……

我们在第二轮就胜出了,比第二名高出34票。这在奥林匹克历史上是空前的,也说明北京这次是众望所归了。

三赢

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其意义远远超出体育领域本身,北京奥运会应当是“三赢”的局面。第一赢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举办奥运会,对国际奥委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没有比在中国举办奥运会更能传播奥林匹克的精神和理想了。第二赢是中国。奥运会不仅使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获得了强大的催化剂,也对我们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都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第三赢是世界。世界将通过奥运会在中国的举办更加了解中国文化和人民,了解中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与世界人民友好相处的美好向往。

中国通过奥运会的举办也会更了解世界。雅典和悉尼奥运会都是通过电视转播让人们看到了东道主的真实情况,从城市到国家到人民,观众达到三十几到四十亿。如果每人看10小时转播,就是400亿小时。在半个月的时间里,这样集中的效果没有任何一项其他的活动可以比拟。所以中国将成为世界注意的焦点。中国通过举办奥运会将大大加强与世界的互动与交流。如果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与世界更好地互相理解和合作,我想,影响绝不仅仅在体育方面。所以我在陈述时讲:“无论你们今天作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将载入史册,但是只有一种决定可以创造历史。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可以通过体育使世界和中国友好相拥在一起,从而造福于全人类。”

我想,我们应该从整体上、从创造“三赢”局面上把握北京奥运会,而不是就事论事地搞筹办工作。要将北京奥运会的效益,不管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还是外交效益,都发挥到极致。这样,中国人民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将不仅是奥运会史上令人难忘的重大盛会,一次高水平、成功的奥运会,而且将是中国对外关系史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橄榄绿为奥林匹克增辉——访武警北京总队

北京奥运会期间,武警北京总队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奥运的理念,出色完成了奥运会期间的安保工作。为此,《解放军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一系列采访报道。

在奥运村、在体育场馆、在数字大厦,随处可见外国朋友为哨兵拍照、中外观众和执勤战士合影的场面,它成为赛场之外的独特风景。武警北京总队坚持用人本理念带动执勤方法变革,从单一呆板到游刃有余,从生搬硬套到展现一派勃勃生机。

在奥运村采访,上等兵孙文超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8月9日上午,奥运村兴奋剂检测中心一下子热闹起来,运动员要进行尿样检测。在通道安检口,两个人高马大的拳击运动员因证件不全被孙文超叫停。

两人根本没把小孙放在眼里,头也不抬就往里闯。“对不起,请出示证件。”小孙伸开右手,面带微笑解释。但两人反应各异,一名运动员捂着肚子,另一名运动员双手握拳,半弓着身体,做了一个示威动作,浑身隆起的肌肉就像一座座小山。

这是一起典型的“无理取闹”,但小孙看到有名运动员捂着肚子,有可能是憋着尿很难受。他用英语说了句“请稍等”,立即呼叫志愿者,优先为他们办好临时证件。

两名运动员出来从小孙身边经过时,不好意思地竖起大拇指说:“你很有修养,你

们中国军人很棒。”

小孙自豪地说:“如果我对他的‘无理取闹’横眉冷对,说不定会闹出什么后果,以柔克刚,可以四两拨千斤。”

一级士官崔加明在亚运村执勤,每天都有大量“追星族”想进入签名,被拒绝后,有些人言行举止时有过激。小崔从来不赶他们走,也不和他们“唇枪舌战”,而是微笑面对。他深有体会地说:“我也是‘追星一族’,换位思考一下,我想发作都气不起来。”

“让我进去,我妻子进去看比赛了,快让我进去!”8月15日晚上8时,奥运会田径比赛首日,“鸟巢”南门入口处一名外国人对着哨兵大喊大叫。哨兵廖朝辉礼貌地示意他出示证件,来人不但没有反应,反而要求廖朝辉出示证件给他看。一阵风吹来,小廖明显闻到一股浓烈的酒味扑面而来。

这是一起酒后影响哨兵执勤事件。

在平时,哨兵处理此类事件最常用的办法,是及时将来人控制,然后让警察把人带走了之。如果按此常规办理,很有可能引起群众围观,把事态搞大。更重要的是,这名醉酒的外国朋友和妻子走散后,他妻子肯定在心急火燎地到处找他。

廖朝辉简短思考一下后,很快有了办法。他随即呼叫当班流动哨兵张军华、周二营,简单位地说了一下情况后,让两人到“鸟巢”的各个入口处去寻找外国朋友的妻子。然后,他从哨位上拿出一瓶矿泉水,把盖拧开,递到这名外国人手中。

喝醉了的外国人根本不理会这一套,叫嚷着要进去和她妻子一起看比赛。廖朝辉用英语熟练地告诉他,他的妻子马上就出来接他,同时告诉他下一场女子万米决赛更加精彩,问他有没有兴趣预测一下埃塞俄比亚选手迪芭芭能否打破世界纪录。

一谈到田径比赛,这名外国人显得清醒多了,他从荷兰选手基普拉特加谈到迪芭芭,语速从含糊不清到能把一句话说完整,不少外国观众对他们有意思的交流也回头一笑。

半个小时后,哨兵张军华、周二营带着一名外国女人一路小跑赶回来了,夫妻二人见面就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看着夫妻两人进入了场馆,三名战士高兴地笑了。没想到,这对外国夫妇突然又折了回来,举着一张检过了的奥运会门票微笑着说:“这是我给你们写的感谢信,请收下。”上面用英文写着:我们代表没来中国的三个孩子感谢你们,谢谢。

事后,大家对这起典型事件进行分析。不少官兵谈到,过去担负看押、看守和处置突发事件时,就等着闻令而动,基本上束手无策。总队后勤处处长马德荣告诉记者,参与服务奥运以来,官兵先后在哨位上探索出“化整为零”等20多项“金点子”,涌现出陈攀峰、席栓柱、赵永军等一大批有勇有谋的执勤能手,为构建平安奥运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际志愿者Naomi Lim:2008看北京

Naomi Lim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国际志愿者,担任朝阳公园沙滩排球场引语记者的工作。

我总是梦到离家出发。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确实令人心里没底。但是此刻,我坐在拥挤的飞机上,透过窗户凝视着窗外,期待着来到这个与布里斯班隔洋相望的国家——中国。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腋下夹着汉语速成小册子,拖着沉重的行李箱。这次我要完成北京2008奥运会海外志愿者媒体运行的任务。

绝大多数人是通过电视转播体验奥运会的,他们所看到的局限于电视节目。而我们,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二十多名志愿者,却是通过亲身参与奥运会感受了每一个激情的瞬间,体验了奥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奥林匹克新闻服务(ONS)是一个赛时临时国际通讯社,由北京奥组委组织,其职责是为报道奥运会的媒体提供各项奥运会信息。ONS是一个巨大的网络,由几百名付薪人员和志愿者组成,我们是其中的一员,负责采写即时引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简明扼要地采访参加羽毛球、拳击、艺术体操以及室内排球和沙滩排球等比赛的运动员,同时提供每天新闻发布会的摘要。

来到北京已是深夜,直到次日凌晨才到达住处。揉开惺忪的睡眼,我发现原来自己住在具有全套服务的宾馆里,这家宾馆位于北京东五环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校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BISU)到处郁郁葱葱,树木鲜花装点了整个学校,而且校内还有各式各样生意兴隆的饭馆和售卖各式点心的超市,这为我们提供了莫大的便利。起初,我曾经想象自己可能会住在只有自家浴室般大小的房间里,可是来到这里,我和我的室友完全惊呆了:两张单人床,有网络连接、电视机和一个大小适中可以晾晒衣物的阳台。住在隔壁的是我的一位校友,我们一开始素不相识,到最后却成了永久的挚友。

到北京的前几周我们参加了很多活动,还“会晤”了场馆ONS业务的负责人——夏阳。他为我们简要介绍了工作,并组织我们试穿了奥运志愿者服装。我在沙滩排球场工作,上司夏阳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人,他总是弯眉眯眼地微笑着。北京奥组委也为海外志愿者组织了为期三天的参观活动。我们游览了八达岭长城,尽管那里很拥挤,但是置身于长城,感受着这个古国的文明,仿佛在梦境中一般。我们还游览了颐和园的昆明湖,站在艳阳下欣赏游客们泛舟水上。

奥运将至,北京奥组委针对负责媒体运行的海外志愿者举办了两天的强化培训。此前,虽然我们在布里斯班已经接受过长时间的专项训练,但内心仍不免有些紧张。同时,场馆的培训也拉开了帷幕。那段时间,我们在场馆里利用午饭时间和中国同行们玩乒乓球和沙滩排球取乐。

在前期紧凑的安排与培训中我们也忙中偷闲,有几天时间暂时不用考虑工作的问题。我们穿行在都市,发现北京是一个容纳了各种元素的混合体,很多像我一样的外国人都感受到了这座都市眷恋着过去辉煌的历史并且对未来踌躇满志。来到北京,车辆的喇叭声充斥耳膜,霓虹灯占据了你的双眸,处处可以嗅到现代的气息。然而,你又会发现热情好客的北京人依然遵循着历史的传统,继承着古人的文化。我们也曾徜徉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附近的大街小巷,透过墙洞探访隐于街角的小商铺,仰望新落成的店面硕大的新餐馆。

奥运工作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带来了惊喜——我们受邀去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观看了奥运会开幕式。那是一个美妙的夜晚,张艺谋过人的艺术造诣在那一夜传遍了全世界。在此之前,我也有幸得到一张门票到现场观看了奥运开幕式彩排,开幕式当晚则是我第二次观看。从开幕式的那一刻起,接下来的16天里,我的心紧紧地与奥运连在了一起。

沙滩排球的赛场坐落在朝阳公园满是绿荫的湖畔。在首场比赛开始前,场馆里洋溢着热烈的气氛,志愿者在为观众的到来做准备。举着小旗蜂拥而至的观赛者中也包括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好莱坞巨星文斯·沃恩,还有美国梦之队的科比·布莱恩特。

比赛结束后,我在场馆混合区里采访运动员。虽然被挤得踉跄难行,但是在喧闹的人群和雀跃的拉拉队的喝彩下,自己工作的热情反而愈来愈高。比较精彩的采访包括美国沙排女王凯利·沃尔什和特里埃诺。在淘汰赛中,当俄罗斯女子沙排组合被格鲁吉亚队击败后,我采访了俄罗斯运动员们——这小小的媒体采访区里因而也留下了些许政治的烙印。住在中国的这两个半月时间里,感觉像梦幻般令人难以置信:看到了奥运会开幕式彩排;见证了乌塞恩·博尔特成为世界第一飞人;搞清楚了澳大利亚大使馆究竟是什么样子;登上了长城;站在了天安门广场;与小商贩讨价还价;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生活,交到了很多的朋友……这一切,都如同梦一般。

奥运就是人生的缩影,在奥运的工作经历将成为我人生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奥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她将默默无闻的人变成了英雄,她让我们每个人就如同运动员一样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这个阶段的工作也让我懂得了工作中的“专业精神”以及“做人”的真谛,学到了采访技巧、在时间压力下赶稿以及团队合作等。这些都为我今后的职业生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身处异国他乡,我也锻炼了自己的汉语,学习了中国的文化。走出布里斯班来到中国,我锻炼了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找到了从未发现过的自信。

现在我又总是梦到离开北京。熟悉了的北京令我留恋。坐在去往布里斯班的飞机上,凝望窗外——又要飞越大洋回到自己熟悉的故里。忽然,自己想家了,怀念温暖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渴望清晨被故乡的笑翠鸟吵醒;怀念乡音,怀念街道上张张熟悉的面孔,怀念Vegemite三明治酱的味道,更怀念烧烤时飘逸在夜晚的火腿香……当然,最怀念的还是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手里拿着免税的香水,拖着更为沉重的行李箱,迫不及待地要拥抱自己的家人。

2008,北京奥运会,我会永远铭记。

陈寅:工人奥运火炬手

陈寅,普通工人,是黑龙江地区选拔出的21名大众代表之一,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我叫陈寅,来自北国冰城哈尔滨,是一名由可口可乐公司选拔出来的火炬手,今天给大家讲述一下我的故事:

1986年7月出生在哈尔滨市的我刚上小学就开始喜欢足球运动了,正是在足球运动的感召之下我由一个只喜欢足球项目的足球迷演变成了热爱多种体育项目的多元化体育迷。

在2007年的4月,当我得知可口可乐公司面向全国进行北京奥运会火炬手选拔活动的时候,我跃跃欲试。作为一名体育迷来讲我很想成为奥运会的火炬手。

我认为:申办奥运会的成功是祖国的光荣,成为奥运会火炬手是我的光荣,我希望与祖国共同分享奥林匹克带给我们的光荣!于是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写下了一份自我介绍。苍天把幸运赏赐给了热爱体育的我,我很荣幸成地为了黑龙江省可口可乐火炬手选拔的五十强。

2005年,我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三分厂。我厂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公司,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合作生产国内第一台9FA级重型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2006年,机组被运用到北京奥运会专用电厂——太阳宫电厂。该机组负责奥林匹克公园及其周边地区冬季采暖、夏季制冷,可替代供热区域内多个燃煤采暖锅炉房,有利于改善北京市特别是奥林匹克公园及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和城市景观。

2007年10月,我有幸成为了可口可乐公司在黑龙江省所选拔出来的21名大众火炬手之一。说来我与北京奥运会也有很多缘分:首先,我正是通过我所在的单位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签订北京奥运会专用电厂发电机组的加工合同,实现了参与奥运的梦想,之后又在我的母校成功地当选了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在奥运圣火抵达黑龙江省的时候,是我22周岁的生日,我有望在生日的当天高擎奥运圣火来实现人生当中最经典的一刻!

作为代表新时期青年产业工人的火炬手,我会在成为火炬手之后的日子里,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为振兴我国的民族工业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支持奥运,参与奥运”。

陈昊:回忆我的奥运会

陈昊,北京工业大学学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近百万名普通志愿者中的一员。

转眼间,北京奥运会已经过去一年了,而对于我来说,一年前作为志愿者参加北京奥运会羽毛球比赛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在奥运会前,我参加了北工大内部组织的羽毛球三级裁判培训,并顺利通过测试成为三级裁判,后来我又通过了二级裁判测试。所以在选拔奥运会志愿者时,学校因为我有裁判培训的经历,更熟悉羽毛球项目,就把我选入了奥运会以羽毛球ORIS计时记分的团队。

奥运会开始前我们进行了紧张又周密的培训。例如如何操作比分计时器,如何操作电脑,如何记录运动员的站位,小组的四个人如何完成计分的配合等等。

最令我难忘的就是比赛开始三天前,为了对场地进行检验,我们进行了一次实战测试。而我则担任了此次测试赛的裁判。先进的升降椅,全新的场地,全新的布置,都让我印象深刻。真的站在了奥运场地上,我还真有点紧张,说话都不是那么流利。可慢慢地随着比赛的进行,我真正地成为了比赛的一部分,而且我也逐渐做到了能控制比赛的节奏。几场比赛下来,我的身体尤其是眼睛确实很疲劳,有点酸,这才体会到了当一名临场裁判的不容易。

终于到了比赛的日子。那感觉和测试、演练时完全不一样,看着赛场上激烈拼搏的运动员,听着场内观众的阵阵喝彩声,我真是很兴奋,也还有点紧张。不过随着比赛的进行,我紧张的情绪慢慢缓解,转化成工作的动力,真正已经完全融入到比赛当中去。

我的工作是“speak”,主要在场下负责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随着比赛的进行数出每一回合运动员来回球的拍数;二是需要配合裁判的工作,每场开始前要与裁判做简单的交流,知道双方的位置及发球与接发球权的归属,当每一回合形成死球之后,我要注意主裁判的报分和报分时间,之后告诉同伴,让他们来做记录;三是在我们团队中我要最了解比赛规则的,我要认清场上的两名或者四名运动员,然后告诉我的同伴,让他调整运动员在场上记分牌中的位置。这样的工作也决定了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不能走神。

奥运会对我来说既是一次视觉和听觉的盛宴,更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虽然可能疲倦,但是很有意义。而我禁受住了这次考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虽然一年过去了,但当时所经历的一切,就好像是昨天刚刚发生一样清晰。

杨澜:有关奥运的个人记忆

杨澜,中国著名资深电视节目主持人,曾被评为“亚洲二十位社会与文化领袖”、“能推动中国前进、重塑中国形象的十二位代表人物”。她亲身经历了中国两次申奥历程,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奥形象大使之一。

与奥运结缘纯属偶然。

那是1993年春天,我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做主持人,有一天接到通知去主持一场为国际奥委会评估团举办的晚会,中英文解说都由我一个人来负责。演出结束后,我正在后台卸妆,导演跑来说有几位奥申委的领导要见我,其中就有何振梁先生。他一见面就热情地握住我的手表示祝贺:“评估团的官员都在说,这个中国女孩的英语怎么这么漂亮!你给咱们北京争了光!”

不久,我就接二连三地主持了一系列申奥活动,直至7月份接到通知作为申奥代表团成员赴蒙特卡洛。我的任务很明确:一旦申奥成功,中国就要在当地举办答谢酒会,由我主持。虽然我在大学学的是英语专业,又主持了三年以各国风情为主要内容的《正大综艺》,但其实在这之前我从未去过西方国家,又是如此的大事,所以既兴奋又紧张,晚上睡不着觉,总在琢磨说什么话才显得热情喜悦又不失大国风范。我还专门定做了中、西式的礼服各一套备用。出国的专机上,同我一样兴奋的团员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流传着“某气功大师测过了,这回主办权肯定是咱的了”的说法。

对另外一种可能性,我没有思想准备。

……

宣布结果的那天晚上,合唱团的女孩们抱在一起哭了,天真的她们认为失败的原因是她们唱得还不够好。转播结束后,我和中央电视台的同事们从体育馆走回饭店,一路上大家都不说话。回到房间,我把挂在衣橱里的礼服叠了起来,压进了箱底。那两件礼服,我从此再也没穿过。回国的飞机上我哭了,不是因为输不起,而是因为何老特意走到我身边,说:“杨澜,真对不起,让你白跑一趟。”都这个时候了,老人还想着我们,让我感动。透过舷窗俯视,美丽的蒙特卡洛阳光灿烂,白帆游弋,让中国人的失落如过眼云烟。我心里想,我们一定会回来的。怎么回来,其实我并不知道。

申奥的经历促使我作出人生的一个重要决定:辞去工作,出国留学。我感到自己就像一只井底之蛙,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那么少,对国际事务的认识那么幼稚,甚至,自己的英语那么不够用!

我要永远感谢2001年春节前接到的那个电话。……是奥申委的赵卫,他问:“我们想聘请你做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并且参加文化计划的陈述小组,你愿意吗?”“当然!”我没有丝毫犹豫,甚至没有感到意外,好像自己早就知道会接到这个电话。……

2001年的北京与1993年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了。我们是不是只有奥运会一种机会来让世界认识我们?当然不是。人有了底气,眼光就会放远些,心胸就会宽广些。有了这种成熟的心态,目标也就更单纯些,即使听到风言风语,也要把它们当做是一个民族成长必然经历的烦恼。

2001年7月13日,当我站在国际奥委会委员面前,准备就北京申奥的文化计划进行陈述时,我一点儿都不紧张,甚至不去想最后的结果。那一刻,我就是一名信使,把信传达到是我的使命。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那些凝聚了多少人心血的精简了再精简、推敲了再推敲的字字句句,都要打到听众的心里去。那天,现场的光线从观众席后射向讲台,我看不清人们的面孔,但我又似乎能看见他们。该笑的地方,他们笑了;该惊喜的地方,他们在深呼吸。在结尾处我说:“七百年前,当马可·波罗即将去世时,人们再一次问他:‘你所说的那些关于东方中国的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马可·波罗回答说:‘我告诉你们的不及我看到的一半!’来北京吧,用你们自己的眼发现中国!”这些话打动了他们,我深信不疑。

……

在奥运年,《杨澜访谈录》改变以往的周播形态,制作了五十集系列采访,在东方卫视以日播形式播出。我走访了国内外五十位奥运人物,有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大逆转开山铺路的优秀组织者,有奥运史上伟大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也有为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谱写新篇的社会人士。我越来越发现,奥运不仅是万众瞩目的宏大叙事,也是冷暖自知的个人体验。

……

运动,几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Game,是竞赛,也是游戏。纽约黑人聚居区的孩子们因为希望有朝一日像乔丹一样打篮球而对毒品说“不”;饱受战争摧残的塞尔维亚青年可以在废墟间的空场上踢一场足球,暂时忘记苦难与悲伤;受宗教保守势力束缚的中东女性,正在鼓励她们的女儿穿上运动服参加运动。奥林匹克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让人们在人性的原点上彼此靠近。当布勃卡这样的运动员每周刷新一次撑竿跳世界纪录时,他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骄傲,而是人类共同的英雄,正如他所说:“极限是什么?极限就是用来突破的!”这是奥林匹克的声音,也是人类的声音。

在这个冲突、饥荒、环境危机不绝于耳,误解、偏见与仇恨分割着人群的时代,有什么力量能让我们作为人类聚合在一起?人道的力量。有哪种人道的力量让人充满身心的喜悦,发于本性,彼此相通?运动的力量。有哪种运动团结了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和人民,代表了人类最高的竞技水平?奥林匹克运动会。

与奥运结缘,绝非偶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