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
作者:郁雨竹 | 分类:言情 | 字数:188.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303.第303章 调查
对于苏定的回归,最高兴的莫过于周氏和苏婉玉了。
苏定从书房里出来,才到二门就看到了听到消息迎出来的母亲,苏定脚下加快了步伐,看着周氏映在等下的脸庞,眼角是压不住的皱纹,心疼了几分,“母亲,都这么晚了,您怎么还不睡?”
周氏高兴道:“我这不是听说你回来了吗?看你一身的酒气,快回去喝碗醒酒汤,我已叫人准备好了热水,梳洗了先好好的睡一觉。”
周氏虽然生气大儿子不肯帮女儿,但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几年不见,早想着了。
母子之间哪里有隔夜仇呢?
苏定心中微暖。
第二天一早起来的时候周氏就在客厅里等着了,“你先用些早饭,等一下去给太夫人和老太太请安。”周氏顿了顿,问道:“你的行李怎么没送回来?虽说家里不缺你的穿用,但那些衣服东西都几年不用了……”
苏定解释道:“我今后要住在官署,东西都留在了那边。”
周氏大惊失色,“这是怎么说?你都回到家了,好好的家不住,怎么住到官署去?那里面的下人都官家请的,除了一些粗活,哪里会照顾人……”
“母亲,”苏定打断她,“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初出京的时候皇上就关照过,我与几位大人也说好了,为免牵扯太多,我们就住在官署,我身边还有文砚呢,母亲不用太过担心。”
周氏不太懂政治上的事,只是单纯的担心苏定的吃穿,闻言皱眉想了想,“那回头我给你再收拾一些东西,再给你送两个丫头过去。”
苏定忙摇手,“这可不行,同住在一个官署之中,我不能搞特殊。”
周氏满不在意的道:“大不了我给他们每人都送几个丫头去。”
苏定黑了脸,心中无奈,这人要是送去,苏家更说不清楚了,如果是以前,苏定早就发火说不要了,但现在他也是父亲了,虽然还是会心中烦躁,但好歹能耐下心来给周氏解释了。
等苏定给太夫人和老夫人请安完,他也顾不得停留,急匆匆的去了官署,今天是第一天,到底要有个什么样的章程,他还需要与属下商量。
“……既然已经来了,我们自然要快点去查,也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我们从京城赶到府城需一个月,他们早在大半个月前就收到了圣旨,十几二十天的时间改做完的动作早做完了,哪还有什么措手不及?”
“那柳大人以为应当如何?”
“自然是制定章程,一步一步来,只要仔细查验,他们只要有侵吞之举就一定会露出破绽。苏大人以为呢?”
苏定点头,“本官赞同,如此我们就划分区域吧,两人一组,快速些,但更要紧的仔细,江南一直是重灾区,当初叛乱是从江南始,那些叛军又一直躲在江南,加之去年的雪灾,只怕有不少百姓流离失所,所以此次不求快,只求稳,查出东西也先不要声张,汇集到此处,等定国公带兵到了之后再一起清算。”
几位大人对视一眼,慎重的点头。
平阳侯那样彪悍的人,带着兵去监督都有人要反,更何况他们都只是文弱的文官,身边只有这几十个侍卫,根本就不值一提,还是等定国公带兵到了之后再一起清算比较妥当些。
苏定拿出地图与几人划分,每一组负责一个区域,而每次出行都要随身带着侍卫。
这一次的检查就要从府城开始。
赋田的工作依然是交给地方官,苏定他们一行人的工作就是检查赋田的效率与成绩,看公田是否被侵占,检查应当分到土地的百姓是否都分到了。
府城周围的田地是知府大人直接负责,钱塘知府邓茂算是一个清廉的官,在官场中也算有名,现在不过三十多岁就是一方知府,能力也算出众。
这一行官员中包括苏定,对他的印象都还算不错。
邓茂见苏定对他态度还算不错,顿时松了一口气,他与苏家的关系不算坏,但也不算多好,在这钱塘府中,他落过几次苏家的面子,也算计过苏家,此时见苏定眼中坦荡,自然高兴。
他自信他看人还是挺准的。
而邓茂的能力也的确不错,苏定带着人在府城周边清点,又下到农户中调查,该给贫民的田地都分到了他们的手中,记录在册的公田并没有被侵占。
“苏大人,会不会有没有记录在册的公田?”
苏定拍了拍账册,笑道:“回头开库房检查往年户籍销账及地簿就知道了,圣上的旨意才下不过三个月,他们就算能伪造这公田册,也不可能来得及伪造那几样。”
“只是这时间……”
“我们抽检一些就是,不用每一部都查,”苏定顿了顿道:“到时候你们亲自去选,每个人选三本,随机选。”
身边的几人恍然大悟,这样随机下来,只要查出一本有问题,那就代表其他的或许都有问题,而且也减少了工作量。
“只是,水至清则无鱼,出京之前圣上也交代过,只要不过度,我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现在还不是闹大的时候。”
被皇上选来这里的官员,虽然都清廉至极,但也都识时务,至少他们并不迂腐,也知道现在天下未稳,有些事情能放过就要放过。
当下大家都点了头。
苏定骑着马回去,路过鸣凤村的时候勒马站住,身边的官员就道:“大人,这里是鸣凤村,倒也有五百多亩的公田,我们要不要去看看?”
苏定点头,打马进去,入目的就是连成一片的大宅,随行的官员惊奇的“咦”了一声,“这三户人家好富庶,一家的面积等同于公侯了。”
再仔细一看,摇头道:“左右两家还罢,这中间一家却只有三进,倒是大门挺气派,倒让我误会了。”
但左右两边都是五进的大房子,围墙虽高,但他们现在骑在马上,又在坡上,不说看到里面的情景,大致的情况却能看个大概。
“这,不会违制了吧?”
苏定微微皱眉。
身后一个官员对这方面了解比较多,摇头道:“这倒不至于,看那墙面用的是青砖,我隐约看着里头的布局也只是照着农家小院来,除了大点,却没有违制,何况,此时还有谁追究这个?”
说的也是,房屋制度虽然一直都在,但普天之下还有多少人遵守?
“不过这三户人家倒是有钱,这样大的地方不知花销多少。里头又花团锦簇的,更不知耗费几何!”
他们遥遥看去,院子里的花开得正艳,里面树木郁郁葱葱,看得出打理得很好,但也因为距离远,他们看不出是什么花什么树。
被派来领路的衙役就忙解释道:“诸位大人却是误会了,这不是三家,而是两家,或是说一家也不为过。”就将苏李两家的关系说了,末了道:“这房屋看着大,但其实花销不大,这里头用的是普通的青砖,木头也是普通,当初建造的时候又正是挑人工最便宜的冬天,所以我们私下计算过,也不过三四百两。”
“两栋五进的院子才三四百两?”不说苏定身后的官员,苏定也有些怀疑。
“这却是千真万确,诸位大人不要看三四百两很少,在这乡下,三四百两也不简单呐。”就是他,一辈子不吃不喝顶了天也就赚个二百两,还是在有灰色收入的情况下。
“这,在京城没有两三千的银子只怕买不下一个五进的院子……”那还是在地段不太好的情况下。
衙役就笑道:“大人说笑了,这乡下地方如何能与城里比,更遑论京城了,不说其他,在京城,光买地就要多少钱了,可这乡下地方可不要多少钱。”说着小心的看了一眼苏定,压低了声音道:“这里头还有一个故事呢,当初李苏两家在鸣凤村落户,却是得罪了里正,里正故意将他们两家放在河东,村长过意不去,在划分菜地的时候就将那一大片都给划给了李家和苏家,当时他们几个人吃饭都困难,谁能想到人家就能赚下这样大的家私,说来还是靠的那位苏姑奶奶……”
苏定似笑非笑的瞥了衙役一眼,知道他在拍他的马屁,苏家的故事在当年李江和苏文闹上门的时候就不是秘密了。
“后来他们只需买那右边的地盖房子就行了,只是这乡下地方最不值钱的就是荒地,那片地方泥土浅薄,连菜都种不活,更别说种其他的庄稼了,除了荒废,也就只能建房子了……”
“最难得的是李家与苏家竟能供出两位进士,听你那样说,他们家乡邻间也还和善?”
“自然是和善的,因我们当年吃过逃难的苦,对灾民最是同情,去年我们府城雪灾,就是那位小李相公牵头捐钱捐物,圣上还嘉奖过他呢……”衙役见苏定没有阻止,知道自己说的话讨了他的欢心,更是大夸特夸。
而衙役这样一说,大家也想起来了,“就是皇上赐了牌匾的德胜医馆?”
“正是,正是,那位小李相公心善得很,每个月都有义诊,现在更是六十以上的老人前去看病免费,那些贫苦人家只要拿了户籍去也是免费,只要证明自己无力支出看诊的费用……”
“那这德胜医馆岂不是大亏特亏?”有一个官员对钱财最是敏感,“如此,他哪来的银子扶持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