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后长公主重生了
作者:童之 | 分类:古言 | 字数:22.8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2章 科举放榜
别说在场的这几个考生了,就连在场的考官一时都绷紧了神弦,不知该如何作答才能让长公主满意。
朝中官员总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人的事,难道长公主也和摄政王一样,剑走偏锋么?
这回终于有一个考生咬了咬牙,知道这种是越往后答越能言之有理,但第一个能让人印象深刻。他拱手:“臣恳请先回答。”
姜芮笑笑:“和你的同僚聊一聊。不要和本宫等人聊。你若哪一日真有官职,总不可能来找本宫是吧?”
这话莫名有道理。
几个考生面面相觑,随后有点胆战心惊想到一个问题:那,谁来演那个作风不正的啊?
其实题目越是难,越是容易让臣子出众。姜芮终于逼这些考生到了一定地步。
一位考生深吸一口气,面向同样应考的考生:“诸位,近日臣……不,近日我听闻到一些消息。”
他转变了口风,字里行间开始说他听说有人行为不端,要提点这人谨记陛下对百官和百姓的态度,切莫踏错路。若真到了某些地步,或者再有逾越之举,他必会禀明圣上,让圣上决断。
然后其他几个考生醒悟过来,原来这道题是要这么答,当即附和起来,也纷纷表达自我感想。
还有一个考生灵机一动,更是表达了一下自己,这段时间以来兢兢业业,绝对没有这种心思,还配合同僚,表达了一下要如何做才可以遏制这等不良作风。
探讨着探讨着,话自然深入起来。
毕竟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不是老官场人,总免不了透露点什么个人主观的念头。
两个考官若有所思。
姜芮听到后面,终于点到为止:“可以了。这道题你们答的不错,等消息吧。”她在自己面上的纸又写了几笔,算是满意了。
如此一来,考官也终于知道了长公主的考核风格。主要是要敢讲,要落在实处。
其余的考官也发现了这事情。让考生能够互相之间多探讨,反而能聊出更多的东西。
其中有的主考临时改了题,让人互相对谈。有的主考则是还会细问两个问题。
像摄政王盛子恒,更是问了:“尔等无身份背景,上举皇家,又如何在朝中保全自身?”
不是谁都是言官,举报同僚可以不受影响。就算是言官,上折子也会得罪人。
几个主考都极为老练,应对完一组后,很快问到下一组,绝对不拖沓浪费时间。
于是不过半天,面试全部结束。成绩也全部一一被记录在案。真正被筛选下去的人,几乎寥寥无几。当然并不是真的没有。
其中有几个发挥着实糟糕。其中一个说出来的话明明是官话,但又带着浓重乡音。考官一个听不懂,考生只有同乡能听懂,还得在考场上无奈帮着解释。
然而解释总归是归纳总结,不可能浪费时间在考场上全文转述。
主考生怕这位在官场上也如此,于是便将其婉拒了。由于是第一年面试,便给了人再一次机会,下一回科考不用参与春闱,可直接进面。
一场面试下来,自是众人悲喜交加。
考生们来不及太过沉溺于通过考核的欣喜,很快迎来殿试。殿试与往年科举没有任何差别,题目则是三道题。经过了昨天一场考核,在场的考生面对皇帝和考题,竟然有种恍惚:好像殿试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低头再答题时,大多竟都比三年前的考生表现好。没有哆嗦手抖弄翻墨水的,没有脸色惨白下一刻恍若要昏厥的,更没有抓耳挠腮无措的。
下笔犹如神祝,就连本就规定的字体,此时也写得比以往都顺畅漂亮了些。
考卷晾干收上去封存,考生们大多松了口气。他们按序离开,回到自个住的地方就等放榜。
负责阅卷的八名官员则很快批阅起来,他们埋头阅着卷,碰上极好的才松松手画一个圈,且到最后也有一种隐约既视感:“似乎今年的考生,比以往都强上不少啊。”
不管是姜芮还是盛子恒都没有插足这一次殿试阅卷。
他们身份不管如何都是“臣”,一旦插足殿试,便乱了科举择臣的事,往后人便什么手段都敢用出来。
直到放榜那日,百官都在殿外候着,姜芮来到宫门口放榜处。
不少人注意到姜芮,当即激动行礼:“见过长公主殿下!”
有听到喊声的纷纷跟着行礼:“见过长公主殿下。”
门口侍卫值守,科举放榜处已围了不少人。这些守着的人中有考生,有书童。人站在前头,往后看去还有人牵着马匹,一看便是匆匆赶来。
里面消息必然会比外面更灵通,填榜官要从里面得了准,再出来当着众人面写上,并喊谁考上了二甲三甲。一甲三人要后报。是皇帝钦点的,要给足面子。
姜泓出不来,盛子恒也规矩守在里面。
姜芮本也该里面。只是此时此刻,她望着忐忑有期盼的这群新臣子们,心中免不了有种浩荡之气。她开口:“本宫与你们一起等着。看看谁能入一甲。”
学子们颇为感动。
很快宫内用人出来,开始从二甲报名。旁边有宫人则开始在外抄录名字。二甲报完报三甲,最后才报出一甲名字。
被喊打的人狂喜上前,一个个按序入宫中。他们将迎来他们第一套朝服,换上朝服后,面见皇帝,再由皇帝念出一甲三人的名次。
当宫人爆出一甲三个名字时,姜芮便见到了每喊出一个名字,众人热烈吼叫,推搡着人往里走。被喊到名字的人满脸涨红,喜不自禁和旁人狂拥大笑,根本无法顾忌到长公主还在场。
她唇角扬起,跟在一甲三人进门前,朝着三人微微颔首,随即先一步往里走。
不管年长年少,文官们初入朝堂便是如此意气风发。
她曾经只在宫殿上,看过这些人不敢失态恭敬的样子。现在见识到了他们真正激动的模样,并希望这些新晋官员能入开国之时一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