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宋时

作者:照见红尘 | 分类:历史 | 字数:99.8万

第九章 匠人之首王寿光

书名:宋时 作者:照见红尘 字数:2413 更新时间:2024-11-16 19:53:50

当方圆百里最有声望的匠人王寿光看到这个模型时,眼神里露出狂热,对于王寿光而言,二老爷的这个发明仿佛给他早已停滞不前的高超技艺设定了一个确定的目标,随心操控自然界中的力量,一些简单的齿轮、杠杆便将自然界常见的水力转化为推力、拉力、钻力、磨力、砸力,那么磨面、纺纱、织布、制油还需要用人工畜力吗?面对沈括的拉拢,王寿光表示愿意今后唯沈括马首是瞻,并帮沈括组建管理一支工匠队伍。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匠首便组建一支近百人的工匠队伍,根据沈括下发的图纸、零部件的模型进行水力车和独轮车的制作,不仅供应了修圩工程,而且近一年来,根据各地需要生产了近五万辆独轮车,借助各级官府的力量及修圩工程的口碑销售一空,沈括获利五万贯。

沈披身为钱塘沈家的家主并没有贪图分毫利益,钱塘沈家并未分家,沈家的惯例是凭各自本事获得的势力及资产泾渭分明,无需掺合。当然,沈括也没有独享,扣除修圩工程所用工具的成本后,将其余获利分了三份,母亲、兄长、自己各一份,毕竟,没有兄长的主持,他根本不可能靠改进独轮车生产流程而赢利。

当然,沈括并没有向王寿光透露水力车是他六岁儿子的发明,说了也没人会相信,只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不到一个月,王寿光便兴冲冲地跑来,手里还捧着一堆木制工艺品。原来,这些天沈方跟着王寿光,看他生产组装放大几十倍的水力车和十来倍的手推车。王匠首出于对沈括的崇拜,对沈括的二公子也用心讲解教导,三十多年专门研究木工,论其手艺自然比沈括高一个数量级,沈方学到的东西也更多,没有几天,沈方便可以独立的完成各种模型的制作,同时还收获了一个小跟班。王匠首的独女王可儿每天跟在沈方,看这个小少爷又能做出什么新花样。而沈方在木材的海洋里,如鱼得水,尽情地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一边认真地做手工,一边给王可儿讲他接下来要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这是傻子?这明明就是个天才!

这样的儿子,只能在工艺小道展示才华,沈括不会甘心,事实上,这几年,宣州、杭州及附近州县的名医请了一个遍,没有人看得出沈方有病,只是开些清脑舒心的草药应付了事,倒是附近几个寺庙、道观的和尚道士能看出一些毛病,施法念咒却也没有改善的迹象。

~~~~~~

大周胜吉十一年十月,沈括带爱妻柳氏,次子沈方,三子沈德前往京城准备癸卯科的省试,同时为沈方寻些机缘。

而匠首王寿光则带着愿意前往钱塘生活的七十多个匠人,赶着一百多辆牛车,载着家眷和满车的工具前往五百里外的钱塘县转塘镇,那里有上千亩的田地,是沈括专门为安置工匠队伍而购置的。

绵长的车队刚从余杭县出发,几个孩童便由一个少年带领,在车队中间一辆牛车上吟诵诗词。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沈括长女沈蓉吟完这首赞叹家乡钱塘县的名词,得意洋洋地看向几个张着嘴发出惊叹声的孩童。

“好美啊!”年仅五岁的沈蕙睁着大眼睛喃喃地说道。

沈蓉扑哧一笑,取笑道,“蕙儿好像听得懂似的。”沈蓉今年也才十岁,不过在这帮孩子里,除了沈冲外就数她年龄大。

“姐姐又欺负我!”沈蕙有些不开心,看向沈冲,有些求援的意思。

沈冲笑了笑,向沈蓉问道,“妹子可曾知道,这首《望海潮》是柳耆卿在胜吉三年所作,刚好和妹子的年龄一样大。”

“那柳耆卿现在可还活着?好想听到他的新词。”沈蓉听到这首词和自己的缘分,忍不住问道。

“写完那首词不久便死了。”

“好可惜!”

“也没什么可惜的,这首词写西湖那是极美的,可惜柳耆卿的其它词过于艳俗,我却不喜欢。”沈冲没有兴致谈论柳永,淡淡地说道。

几个小孩在慢悠悠的牛车里背诵着诗词,其中一个长相柔弱的小姑娘躲在车厢的角落红了眼圈,一言不发,终于被沈蕙发现了。沈蕙拉拉了小姑娘的衣角,”可儿姐姐,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不是,我在想娘亲!”王可儿低声说道。其实,王可儿有一半在想她去世两年的母亲,但毕竟还小,母亲的印象越来越淡,反倒是沈方哥哥在她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她认识沈方也有一年半了,她也知道别的孩子都不喜欢和沈方玩,因为沈方根本就是个榆木脑袋,不会说话不会笑。但是她更知道,那是他们没有见识到沈方哥哥的本事,沈方哥哥只有在做他喜欢的木工手艺时才会和正常孩子一样有说有笑,而沈方哥哥做的玩具,比爹爹做的更加精致,用爹爹的话说,就是天才。

这辆大车附近有不少护院家丁看护着,而车队领头的牛车上,坐着一个中年人。

王寿光一边赶着牛车,一边反复想着沈括临走时给他交待的事情。

说起来,这批跟他迁往钱塘县的匠人里面,负责做水力车机和独轮车的不到三十个,其它的有铁匠、窑匠、砖瓦匠、纺纱匠、织机匠、制油的、磨米的,甚至还有五个船匠。按沈括的的设想,是想利用水力机械对以前的手工业进行更新替代,然后产成品通过河运运往江南江北各大码头。

沈括作为东家,不但包吃包住,还给每个匠人每月一贯的工钱。那一千亩地除了建房、建厂房外,有一半土地会租赁出去种植各种农作物,沈括还要求他将各种农作物进行间作,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和产量。而租种土地的佃户不需要交税,只需要按规定进行耕种、养护、收获即可。佃户可以自行贩卖产出,也可以由东家收购包销。

对于他个人,沈括给了他三成的收益,无论是水力车机、独轮车,还是未来的砖厂、窑厂、铁厂,所有产出收益,他都可以分到三成。想到这里,王寿光心里一阵火热,一边庆幸自己跟对了东家,一边也很清楚,自己之所以被信任,东家把整个转塘庄园托付给自己是因为在“万春圩”的那段日子里,自己充分展示了才干和忠诚。

既然东家如此信任自己,那么一定做出个样子,他相信水力车机的出现,会改变很多人,他也会跟着东家赚很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