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往事
作者:南无臭蛋 | 分类: | 字数:114.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003章 钱氏祖训
【钱氏祖训】
在官方(宋朝)表述中,吴越国始终奉中原正朔,心向朝廷,特别是在王师征南的过程中表现尤为出彩,先是出兵配合王师围剿淮夷(南唐),继而主动归朝,献出土地,一个字:大大滴忠臣!
这是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丰功伟绩,无论如何赞誉都不过分。
它不仅避免了大量的人员伤亡,更成功保护了江浙沪包邮区的繁荣稳定,使得宋朝有实力跟北面的辽国相抗衡。直到一百多年后,偏安一隅的南宋之所以能与强悍的金国并存,也是依靠着江南地区繁荣发达的经济,而这一切都与钱弘俶主动献土息息相关。
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钱弘俶献出吴越国,是两宋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之一。
这就是赵光义为什么如此厚待钱氏族人的原因,比如前文所云《百家姓》排第二位,仅次于国姓,再比如赵光义对他不断地宴请和赏赐等等。
钱弘俶诸子在其献地时就得到了节度使、防御使等官职,成为副省级干部,日后又有升迁。史籍说钱弘俶有子侄68人,而真正见于史料记载的也不过区区十余人,我们不必一一细考。
值得一提的是,钱氏后人在宋朝以后并未像诸多显赫一时的家族那样就此沉沦下去,而是不断涌现出人中龙凤,时至今日仍有钱氏后人为中华民族发光发热,这么说吧,钱氏后人在封建时代出了5位状元、360名进士、133位将相、1000多位名人;在近现代,世界级科学家108人、中科院院士18人、诺贝尔奖1人、外交家2人、“学科之父”3人……
具体的人名,请大家自行问度娘吧,懂的都懂。
媒体常炒作所谓的“豪门”,什么是豪门?靠卖塑料花转行房地?如果中国真有“豪门”一说,那么杭州钱氏才是真正的豪门。
我以一介草泽布衣的身份,特向钱氏宗族表达崇高的敬意。而我能做的,就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把有关钱氏的黑料尽量……写全了吧,毕竟有阴影才显得立体。
关于钱镠同志的黑料,在前文就有过记载,这里仅对宋朝的官宣做一点点小小的补充。
严格来讲,吴越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尊奉中原的,不过在此期间,吴越国也曾奉辽国正朔(钱弘倧),使用过辽国的年号——“会同”;也曾改元(钱镠),使用了自己的年号——“天宝”、“宝大”、“宝正”。
所以在献地之前,钱弘俶命人销毁一切带有伪年号印记的东西,例如官印、信件等,然后对宋宣称自己一直使用中原年号,宋朝官方当然也是装糊涂的高手,承认了吴越国的说法。其实在当时就有很多漏网之鱼,比如个别寺庙钟上的铭文、墓碑,包括后来还出土了一些碑文、陪葬品等,也就是说宋朝人是知道真相的。不该知道的,知道了也不知道。
在有关钱镠同志的各种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钱氏家训》,钱镠治家有方,两度制定家训,后人将其总结为“武肃王遗训”或“钱氏家训”。
907年4月,朱温派来宣谕使者,告之唐禅于梁,并封钱镠为吴越王、增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赐“启圣匡运同德功臣”荣誉称号。
当时许多人对朱温口诛笔伐,骂他是篡唐的国贼,比如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淮南杨行密……组成反梁统一战线,扬言反梁复唐。钱镠集团内部也有不少人秉持这种观点,劝钱镠反对朱温,比如大才子罗隐。除此之外,更多的藩镇军阀则是骑墙派,对新生的后梁政权持观望态度。
钱镠则在一片反对和质疑声中,选择了坚定地站在朱温这边。
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因为钱氏集团与朱温集团在此之前并不存在利益同盟关系,而且朱温还曾故意搅局江淮事务,挑拨钱镠与杨行密之间的战争。如今朱温集团正处风口浪尖之上,钱镠为何偏要在这个时候上朱温的贼船呢?
钱镠笑道:“吾岂失为孙仲谋耶?”
自此之后,西川王建、淮南杨氏、南汉刘氏、闽国王氏等不断私信钱镠,邀请他加入“十国”朋友圈,还给他送来为他量身定做的龙袍、玉册等礼物,劝他赶紧称帝。每当此时,钱镠都会“哈哈”大笑,对身边人说“这帮人好比坐在炉炭之上,还想忽悠我一起跳火坑,我才没那么傻呢!”
前文强调过,吴越国在“十国”中非常特殊,其一就是“奉旨建国”,吴越国的政治地位与其余诸国有本质的不同。
钱镠谆谆告诫其子孙,一定要尊奉中原,不准称帝、独立,不管中原王朝如何迭代易姓,两浙之地始终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务必顺应历史潮流,“宜速归附”。
这是民族大义。
在治国方面,钱镠告诫子孙要休兵养民,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封建统治者能有民贵君轻的觉悟实属难得。总之就是不要学习邻居——南唐,不要穷兵黩武,要用心发展经济,关心民生。
钱镠去世后,直到中原开启征淮战争,吴越国数十年未动刀兵,从未主动发起过对外战争,人民得到休养生息,入宋后,两浙白发老者不识兵戈。浙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
当然,在其家训中,亦有封建糟粕,比如在婚姻问题上,钱镠就重点强调了“门当户对”,要求子孙必须挑选名门望族、高官显贵之家,而不要贪图美色与“下贱”之民成亲,因为与平民结婚会“污辱门风”。
研究历史须还原历史背景。
钱镠的这番言论放在今日显然不太妥当,但是在封建时代,特别是唐末,这种观点才是最主流的观点。在当时,官宦人家的婚姻可以看做是一种社交工具,比如闽国、南楚、南汉、南唐等之间的联姻、“和亲”,再比如与文武百官之间的联姻,政治家要的是秦晋之好,而不是梁祝化蝶。与平民结婚?浪费资源了属于是。
其中还有一条是颇有含赵量的,“戒听妇言而伤骨肉”,意思是不要听妇人之言而残害自己的手足兄弟。钱镠是提醒子孙不要让后族、舅族过于强大,尤其不能后宫干政,更不要为了争夺权力而对手足兄弟挥舞屠刀。
纵观吴越国始终,钱镠的意志基本得到了贯彻。比如钱元瓘的生母陈氏,虽然母以子贵,但她绝不干政,不但不借机提拔自己的家人,还有意打压陈氏子弟,“故陈姓无有以功名显者”。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钱元瓘的恭懿夫人吴氏,吴氏本人很低调,但她的五个兄弟就没那么省心了,据说在宋朝初年还曾密谋造反,群臣劝钱弘俶将他们诛杀,钱弘俶不忍心杀自己的这五个舅舅,只是将他们贬官流放。
再比如钱弘佐的杜氏夫人,她的侄子就是杜昭达。当然杜昭达之所以触及权力巅峰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姑姑,他的爷爷是钱氏集团开国元勋杜建徽。
相比较而言,吴越国的后族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安分守己的后族之一。
钱镠子孙众多,他也担心子孙们会因争夺权力——特别是受到舅族、后族的挑唆之后而同室操戈,所以特意嘱咐。钱氏子孙做的也很不错,流血事件少之又少,比如钱弘俶上台后,虽然没有还政于钱弘倧,却始终厚养,为他养老送终;再比如钱元瓘,在最血腥、最动荡的年代,他也是把死亡名单缩减到最小的范围。
不要吹毛求疵,拿“钱元?、钱元珦谋反案”等说事,有一说一,钱镠子孙数量直奔三位数,一共才弄死几个?看看同时期的其他势力,比如自灭满门的南汉,或者其他朝代,唐有玄武门之变,明有靖难之役、清有九子夺嫡……钱家人很有爱了。
兄终弟及,兄友弟恭,很有宋朝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