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老祖宗们集体震惊
作者:清风刀客 | 分类: | 字数:35.4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7章 了不起的雍正皇帝
【民间有许多人对雍正帝口诛笔伐,骂他是狗皇帝,你问他知道吗?他当然心知肚明。
咱们中华文明,向来都是重视教育的。
就说古代那些普通家庭,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得给孩子找私塾老师来教书。
皇帝受的教育,那更是顶尖级别的,不用多说。
看看历史,除了像宋徽宗那么无能,或者明武宗那么不务正业的,大部分皇帝都把历史读了个透。
他们心里清楚,爱玩乐的皇帝会被人骂作昏君。
但历史上那些改革家,他们名声也不咋地,下场也通常不好。
就说商鞅吧,改革是成功了,大秦也强盛了,可他自己呢?最后落了个车裂的下场。
张居正死后,政策没了,家被抄了,家人饿得不行。
汉武帝想法挺多,打击豪强,征财产税,但后来呢?在教育皇帝的时候,他成了反面教材,成了穷兵黩武的代表。】
商鞅和张居正默然,但让他们不改革?不,纵死又何妨。
刘彻则是秉承老刘家一贯作风,直接在殿中破口大骂。
【改革有时候是有些成效,但很多时候都会失败。
因为新政策总有漏洞,那些官吏就钻空子。
皇帝忧国忧民,下面的官吏却大发横财。
就像王安石变法失败,下场那么惨,支持他的皇帝赵顼也才活了38岁。
说到中国古代的变法,除了少数是真正的创新或政治制度的改变,大部分其实就是重新分配财产。
抑制贫富分化、打击权贵,这都是改革的重点。
那什么是权贵呢?皇帝身边的人,几乎都是权贵。
在清朝,要么是特权八旗,要么是各级官僚。
还有那些写皇帝功过的读书人、传颂皇帝功业的士绅阶层,他们也都算权贵。
打击权贵,就是跟周围所有人为敌,风险高,还不讨好。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从来都不是绝对的。
你能干掉别人,别人也有机会干掉你。
打击权贵,客观上对穷人是有好处的。
但皇帝得到了什么呢?古代中国民众的识字率最高也不超过15%。
信息从官府传到乡村,经过层层传递,早就变形了。
再加上那么低的识字率,皇帝到底想干嘛,底层人民根本就不知道。
就算对穷人有利,他们不读书、不识字,也没法在历史上留下记录。
穷人和皇帝,离得太远了。
权贵阶层不仅是皇帝的帮手,更是皇帝巩固权力的纽带,是他的“朋友圈”。
为了底层人民得罪所有人,值得吗?皇帝要享受的东西太多了,何必得罪身边人呢?不做个荒淫无道的皇帝就已经很好了。
看看乾隆帝,他就很会装糊涂。
一登基就废了很多雍正帝的改革措施。
君臣和谐,其乐融融。
他甚至跟臣子说,有好东西别忘了跟他分享。
乾隆帝自称“十全老人”,活了89岁,不仅被奉为明君,还一生潇洒。
而雍正帝呢?58岁就死了,在位13年,居然是被累死的。
雍正年间现在查到的奏折就有四万一千六百份。
除了奏章,还有六部和各省送来的大量政务文件。
这些文件可不是看看就完了,每一份都得认真看,还得写回复,有的回复长达一千字。
雍正帝在位13年,亲笔写了一千多万字的批文。平均下来,他每天得写二千四百多字,还不能休息。关键这只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他还得上朝、接见各地官员。
换成别人,早就跑到后宫享乐去了。】
原本对清朝不屑一顾的嬴政换上些许郑重,这是一个帝王看待另一个帝王,从雍正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崇祯帝救不了明朝,那是必然的。
明朝的皇子登上皇位都太顺利了。
他们很少出深宫,对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根本就不了解。
但雍正帝不同,他45岁登基,正值壮年。
他经历的“九子夺嫡”的残酷性不亚于凶险的战争。
在成为皇帝前,他已经绕过了无数的雷,迈过了无数的坑,经历了无数的考验。
他在登基前多次随从巡幸、外出代办政务,足迹遍布中国主要地区。
他了解各地的经济、山川、风俗和宗教,还考察了地方行政和吏治,获得了真正的从政经验。
这些事情让雍正帝成为一个不容易被糊弄的皇帝。
他清楚地知道,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很多恶政,只经历了顺治和康熙两朝,清朝就已经问题重重了。
他继位时国库存银不到八百万两,中央和地方都亏空严重。
但清朝真的没钱吗?当然不是,钱都进了官吏的口袋。
他很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康熙帝的仁慈导致的。
面对这种情况,他在即位之日就明确表示,官员的贪污手段他都一清二楚,别想糊弄他。
从一开始,他就打算向整个权贵阶层宣战。
事实上,历史学家们公正地评价说,雍正帝至少为清朝续命了百年有余。
他是个非常通透的人,清楚地知道如果仅仅严惩贪官是没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贪污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在于不合理的官吏薪酬制度。
清朝沿用了明朝的薪酬体系,那时候,一个县令的收入,竟然比不上一个普通农夫,这怎么可能支撑起一个家庭呢?
这种制度,无异于是在逼迫官员们去寻找“外快”——自己得想办法维持生计,朝廷似乎并不在意他们的死活。】
朱元璋仿佛受到一万点暴击,看来官员们的俸禄制度是得提上议程了。
【雍正帝登基后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行养廉银制度。
这笔银子来源于地方税收,通常是官员薪水的十倍甚至百倍。
诚然,高薪未必能确保廉洁,但低薪无疑会滋生贪污。
雍正帝的养廉银制度,至少为整顿吏治、防治贪腐奠定了基石。
在这个基础上,雍正帝进一步加大了监管力度,对贪官采取了全方位的打击措施。
他频繁派遣能干的官员到各地检查库银和财务情况,一旦发现贪污行为,就会立即抄家追回赃款,并依法惩处。
有些贪官在被查后觉得走投无路,选择自杀以图保住贪污所得,为子孙留下财产。
但雍正帝明确表示,即便是死了,其子孙也必须偿还这笔赃款。
这种追究到底的政策,让官员们人人自危,不敢有丝毫懈怠。
雍正帝的抄家政策和连坐制度,有效地遏制了清朝的贪污风气,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惩治贪腐的过程中,雍正帝将原本模糊、不透明的制度变得清晰、公开,打破了潜规则。
在康熙朝时期,火耗银成了官员们的隐性收入。
由于火耗银的收取比例模糊,官员们便有机可乘,自行决定收取多少。
这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那些为民着想的官吏收入微薄,而胆大心黑的官吏却收入丰厚。
雍正帝对此深恶痛绝。
他在登基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迅速展开了整改行动。
他通过钦差大臣的明察暗访,查清了各地上报的火耗银情况,并将这些被中饱私囊的火耗银转化为法定的正税,全部上缴中央。
这样一来,即使地方官收取了高额的火耗银,也全部归朝廷所有,他们无法再从中牟利。
如果发现有人趁机捞钱,一旦被查实,就会面临严厉的惩罚。
火耗银归公政策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额外负担,并对整顿吏治、减少贪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接下来,雍正帝又扔下了重磅炸弹,他直接向权贵阶层宣战了。
他推行了“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和“摊丁入亩”两项政策。
前者意味着官员和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废除了他们的免税特权;后者则是将丁银摊入田赋中征收,废除了原先的人丁税,这对无地农民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这两项政策的推出,几乎让雍正帝站在了整个朝廷的对立面。
但作为一个有远见和手腕的政治家,他并不急于求成。
他先在直隶和河南进行试点,然后再逐步推向全国。
尽管新政推行过程中遭遇了巨大的阻力和反对声音,但雍正帝凭借着坚定的意志和铁血的手段,成功地推进了改革。
在改革过程中,雍正帝展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智慧和勇气。
他善于安抚和鼓励那些孤臣勇将,让他们放心大胆地去做事。
同时,他也对结党和抵抗新政的行为表示了零容忍的态度。
他的雷霆手段让反抗者望而生畏,最终使得改革得以顺利实施。
经过十三年的励精图治,雍正帝成功地改善了吏治和财政收入状况。
在乾隆帝登基的那一年,国库储银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六千万两。
尽管他的改革并未能彻底改变清朝的命运,也未能解决土地兼并等根本问题,但他的努力确实为乾隆帝留下可以纵情玩乐的繁荣稳定局面。】
雍正放下手中毛笔,眉毛渐渐拧起,‘纵情玩乐?好一个纵情玩乐,朕真得好好看看这个好儿子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雍正帝的评价逐渐发生了变化。
他从一个残暴、刚愎自用的君主形象转变为一个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全力推进改革的英雄。
他代表了朴素的青天梦想,为普通百姓解决了天灾无人管、地方官盘剥、苛捐杂税和徭役沉重等问题。
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称赞雍正帝为“了不起的皇帝”。】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老祖宗们再见。】
天幕之下,豪强、士绅、地主们仿佛看到了悲惨的未来,尤其处于强势帝王统治之下的,心里一片冰凉,而底层老百姓仿佛看到了一片光,照亮他们的世界。
皇帝们则是跃跃欲试,仔细做笔记的同时盘算着该如何进行改革。
不过,王朝中后期的帝王们苦恼万分,他们很想改变这一切,可是他们头顶的皇冠已失去光彩,无法照亮这万里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