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红人
作者:居庸先生 | 分类:历史 | 字数:40.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5章 搬家
经罗齐石介绍,郑封了解到,商会每年都举办一次集会,凡是加入商会的商人都来参加。到时候,可以结交本县不同的商人,从中可以发现商机,扩充人脉,提升自己的名气。
这些都是商会之外的商人得不到的机遇。
商会在附近几座城市设有分会,与当地商会多有互动。哪些商人若拓展自己的生意,需要到外地经商时,在新地方往往人生地不熟的,很难打开商路。
加入商会则不同了,可以通过商会间的介绍,迅速攀上当地商会,得到庇护,从而拓展人脉,得到发展的商机。
听到这儿,郑封心中一动,忙问:“我现在住在郑家庄,距离县城一里左右,每天跑来跑去,非常不方便。我想将家搬到县城来,还想买些地,这样的事情,商会管不管?”
“搬家的事好说。”罗齐石呷口茶,操着破锣嗓门道,“买地的事,办起来不太容易。你真要搬家买地,我介绍一个人给你认识,他可以操作这些事。他也是商会的人,你到时候就说是同会之人,他一定会帮你的。”
“那就先谢谢老先生了。”郑封看了一眼郑颜。他家搬到县城后,村里不少人暗地里嚼舌头根,说同样是经商,郑颜先搬到城里,超过了自己。
郑封不愿意搬家是因为自己还有两大杀手锏没有拿出来,这两个商品的生意需要土地。搬到县城来,若买不到土地,对自己来说无疑于致命一击。
现在加入商会好了,有商会从中帮忙,可以买到土地,搬家也就不再是件困难事儿。
郑封手中如今有几百两存货,搬家买地都易如翻掌。搬了家之后,父母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在地里劳作,可以安享清福。钱是什么?钱就是龟孙,有钱就要用到刀刃上。让二老享受余生,是当儿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干就干,郑封趁热打铁,让罗齐石写了一封介绍信。拿到信后,郑封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落地。从此之后,自己不再落后于郑颜,与他一样搬离乡村,住进了县城,成为一名光荣的城里人。
第二天,按着介绍信上的地址,郑封找到信中之人。
他是一名中年人,五十岁上下年龄,微微佝偻着背,方脸浓眉,大眼睛,大脸盘,相貌堂堂,很有正气感。他经营水产业,身上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鱼腥味。
他的兄长在县里管土地与户口,经过他从中介绍,郑封成功将户口从郑家庄搬到县城,随便找了个村子,将户口入进去,又在村里买一大块地。
在城里盖新房时,郑封考虑良久,没有如罗齐石一样建二层小楼,而是与大众一样盖的是四合院。中国乡间有句俗话,财不露白。自己的实力还没有达到商会会长的水平,如果盖的房子超前了,使周围的人看着眼热,无形之中生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盖大众房,与邻里搞好关系,住着安心放心。
不几天,新房建成,郑封又让他们帮忙筑起院墙和装修房子,在内部将房子朝死里舒服地整。反正能走进自己家大门的人都是熟人,不用担心他们泄密。
前后忙碌了十几天,一切顺利完成,郑封与家人开始搬家。
搬家时,在村里故意放了鞭炮,大肆向村民宣扬自己搬家了,以此来堵住那些长舌妇和长舌男。
免不了的,许多人面带羡慕心带嫉妒赶过来围观。都称赞郑封虽然年幼,却是办大事的人。郑绳和郑辫两个混蛋,怎么落着这么一个出色的孩子。
搬家用了两天时间才将旧房里的家具搬完,旧家具放进东西厢房,正屋放的都是新做的家具,加上粉白的墙,新吊的房顶,走进来就如走进了皇宫,整个一舒服到死。
郑绳和郑辫乐乐呵呵的,见到家门口有陌生人,以为他们是邻里,就点头哈腰向人问好,欢迎他们到家中坐坐。那些人客气几句,称赞他们新房建的好,二人更高兴了。
中午吃饭时,郑辫正色对郑封说:“现在咱们家什么都不缺,只缺一样东西。”
郑封不知道他说这些话是什么意思,就问:“缺什么?”郑封有种不好的预感,郑颜已经结婚,妻子十分婉淑,郑封担心父亲逼自己早些娶妻生子。
郑辫严肃得过分地说:“现在咱家不缺钱花,不缺粮食吃,不缺地种,只缺你考中状元,金榜题名。生意上的事情以后你不用操心了,由我和你爷爷照顾着就行。你安心读书,将精力用在县学上,早日考取功名,以此光宗耀祖。”
郑封唯唯诺诺道:“是,父亲教训得是。我以后安心读书考进士,再不操心生意上的事情了。”前世,郑封是工科大学生,读书颇为丰富。穿越到明朝以后,又在老师的指引下精心研读了圣人之书。两世为人,比明朝的学子们多读十几年书,难道还考不中一个进士?
不仅要考进士,还要前三名,至少也应该将探花拿到手里玩玩,让父亲眼红心热,让郑颜快马加鞭也追不上。
想到这里,郑封脸上现出迷人的微笑。
郑辫道:“呔,你笑什么呢?和你说正事的,不许偷笑。”
郑封收起笑容,委屈称道:“我正在考虑如何考取进士,哪里有笑了?”
郑辫道:“咱们郑家祖祖辈辈都是泥腿子,懂得读书识得几个字的人不多。如今你既然上了学,就要担起这个责任,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再不济也要考一个举人,到县里谋一个差事,多认识几个人,可以照顾我们的生意。”
郑封道:“我已经加入本县商会,到时候会认识许多人的。我们的生意不能局限于南召县城,将来要走出南召县,走出南阳府,最好将生意做到全国。”
“嘁,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有一分家产,说一分实话。事情还没有做到,就开始大放厥词,这会惹人笑话的。”郑辫教训起郑封来一套一套的,好像他自己能做到似的。
郑封感到万分委屈,自己为了生意,费尽了心思,如今全家搬到县城来,父亲不夸奖自己几句,还要教训一通,这……自己往哪讲道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