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三国从反白衣渡江到三兴炎汉
作者:Totentanz | 分类: | 字数:37.5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0章 定三分风平浪静 医风疾神医道消
曹军退了,井然有序的退了,虎头蛇尾的退了。
上到关羽张飞赵云,下到关平张苞关兴,没一个人是高兴的。
第四次襄阳保卫战的结束实在不能谓之胜利。硬要说的话,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吧。
这算天时吗?
假如一切继续,那蜀军在粮尽前必须弃营,襄阳只能拱手相让。如果曹操还有余力,那再战江陵也不是不可能;虚弱的上庸三县也将不守,东吴有没有可能再次背刺来分一杯羹也不好说。
独孤彻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是不信所谓天时的,除非真有天时。曹操患有头风人尽皆知,什么时候发作不可控。对于偶然事件,没有做够该有的防范,导致了最后的功亏一篑。
所谓理论要与实践结合,对立统一方可向前。
刘备集团在过去取得的一系列功绩中有点迷失自我,从上到下弥漫着一股盲目乐观的心态,扩张的有点不计后果了。人口、兵力、物资都处于紧绷的状态,脆弱的链条一旦断裂,就会是连锁反应的崩塌。
还有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刘备现在拥有的总兵力包括成都汉中十万、江州阆中三万、全荆州地区五万,这点兵力根本不可能守住现有的领土!尤其是荆州方面,领地接近翻倍,兵力只能说是捉襟见肘。襄阳一战纯属侥幸,何况曹氏集团也没动全力,下次呢?谁也说不上。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独孤彻想起了《隆中对》。说实话,离学习《隆中对》已过去五六年了,全文背诵已是不能,但记个大概还是可以的。至此,才算基本完成诸葛亮的宏图构想。
至于后续打法,后世那位伟大的图书管理员对此评价道:“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户口百万,但汉中往北,崇山峻岭,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虽是四战之地,却也是交通要道。所以这两州哪个都不能轻丢。
历史上蜀汉集团失败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能集中优势兵力:取西川时被孙权偷掉长沙桂阳;欲要夺回时又被张合曹洪打到巴西阆中;攻汉中后关羽孤军入襄阳,后方空虚,导致荆州全境丢失。至此,失败已无法挽回。
存人失地,人地皆得;求地失人,人地皆亡。
虽然打到现在稳住了战果,但连年征战使得荆益两州民生凋敝,长时间的休养生息、恢复生产迫在眉睫,也就是内修政理。
同样,几次战争对北方地区的经济生产生活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第二次汉中战役,雍州地区短时间丧失了抵抗能力不说,还损失了一位二代良将,着实对曹魏集团打击不小。纵使曹彰远征漠北已归,短期内也难以投入新的大战。
至于东吴,孙权本来就只有割据一方的军阀思想,加上被关羽张辽各自捶了一回,自荆南两次战役之后也是安分守己,积蓄力量以待时变。
自黄巾起义开始,中华大地在烽烟四起了三十六年后出现了少有的平静。
曹操一路上“哎呦”不止,在软轿上半昏半醒的颠回邺城。
这次的头风非同寻常,下人找了不少医官试了不少药物,甚至把汉献帝的太医都扒来了,还是无法缓解。
一筹莫展之际,大殿之下,华歆道:“启禀王上,属下有一人,或可解王上顽疾。”
曹操昏昏沉沉,摆摆手让侍卫领来,也不说话,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
华歆道:“华歆诚恐,不知王上知有神医华佗否?”
曹操听罢猛醒,打起精神道:“尝闻其名,未可知其人也。”
华歆道:“华佗字元化,与大王同郡,行医天下,闻名四方。昔江东周泰被疮数十,命在顷刻,赖华佗救活;广陵太守陈元龙好食鱼生,为毒所困,赖华佗一剂良方,吐虫三升,续命三载;前日关羽右臂中毒箭,亦赖彼刮骨疗毒耳。非寻常庸医可比也。”
曹操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道:“子鱼为孤请之,如效,孤自当大赏。”
……
却说华歆“请”来华佗,觐见曹操。华佗诊脉视疾,望闻问切良久,道:“回禀大王,此病因患风而起,发作之时后脑痛极,如针刺状,重时目不可视,耳有轰鸣。”
曹操见还没说症状,这华佗就如数家珍,几种症状丝毫不差,知他确有能耐,遂问道:“如此,先生可有医治之法?”
华佗道:“此疾根在脑中,非寻常汤药可及也。草民有一物,名唤麻沸散,服之可拒痛楚。再以利斧砍开头颅,取出风涎,方能根治。不然,枉服汤药,无能为也。”
前面一堆,曹操都来不及细想,只听到一句“砍开头颅”就让吓一跳,心道:脑壳都让你砍了,不嗝屁才怪。
遂大骂道:“汝欲弑孤邪?”
华佗被他喊一哆嗦,道:“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否?时草民为之刮骨疗毒,关公略无惧色,今大王小可之疾,何多疑焉?”
曹操听罢,怒不可遏,骂道:“疮及臂也,纵截而断之,于命无损,汝开孤头颅,孤还得命乎?汝必吉平之流,欲行刺也,来人,拖入大狱,克日问斩!”
华佗也是一把年纪了,受不了监狱潮湿阴暗的环境,好在有个吴姓押狱好吃好喝的供着,还能苟延残喘。
半月过去,华佗感觉自己身体已到极限,遂唤来那个吴姓押狱,说道:“吾行医一生,救人无数,一身医术汇于《青囊书》中。吾今将死,此书不可不传于世,感公恩德,无以为报,愿以之相托,不知公愿否?”
押狱道:“先生高义,在下佩服,若得此书,吾即弃此役,医治天下病人,以续先生之德。”
华佗写下地址,书信交于押狱,押狱遣人取回,送入家中。
旬日,华佗断气,死于狱中。狱卒置办棺材,体面下葬,真就辞职回家,却见妻子正在焚烧《青囊书》,赶忙劈手夺过,可惜只剩了了几页。怒骂道:“拙妇无知,毁此天物!”
其妻不服道:“纵然学得华佗一般神妙,亦不过死于牢中,何用之有!”
事已至此,押狱也只能作罢。
有诗叹华佗曰:元化高术赛扁仓,望闻问切有良方。狱中枉死道绝迹,终令后世失青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