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 分类:历史 | 字数:107万

第120章 重置六卿(2)

书名:赵氏骄阳 作者:沈处默 字数:2947 更新时间:2024-11-25 22:42:45

也不等赵穿的反应,赵盾径直走了出去。他大约猜到,赵穿今日之行的用意。不管是他想为谁打探消息,或是他本人觊觎六卿席位,赵盾都不会正面回应他。现在还没有确定人选,就算有意向,也不想提前透露口风。毕竟牵涉重大利益,一不小心为有心人利用,又会惊起一番波澜。这些年,他学会了小心翼翼,对任何事情都如此。

如果说赵穿指望依靠他与赵盾的关系,被纳入六卿人选,那么,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恰逢用人之际不假,可是,赵盾刚刚肃清五人作乱,在这节骨眼上,多少双眼睛盯着他?

所有人都想知道,赵盾究竟会用什么人。他口口声声说要发扬光大晋国霸业,大力整顿内政。究竟是说说而已,还是真的要付诸行动?大家会依据他提拔什么人,或是贬斥什么人,评估他的真实意图。

过去,赵盾与“五君子”之间,由于出身、政见不一等历史遗留问题,相互敌视。现在,这些人已经被处理,再无根深蒂固成见深植的派系横亘其中。一切听凭赵盾抉择。

一是选择家族中的兄弟、堂兄堂弟、外家裙带,予以提拔重用。赵盾是宗族继承人,他有义务,也有责任,栽培兄弟,光大门楣。可是,目前正处敏感时期,如果这样做,就会授人以柄,落人口实。杀死“五君子”,已经完全彻底的被人解读为清除异己,清洗同僚。赵盾不得不顾虑舆论影响。

当然,“五君子”本就是异于己的另一阵营。他们天然利益冲突,最终必然要决出胜负。只是由于双方都步步为营不想退让,最后都无路可走。只得选择这样激烈极端的方式决出输赢。这本是政治的应有之义,身处其中者,自然明白游戏规则。

如果此时启用赵姓兄弟,不管是本就怀揣不满者,或是“五君子”的残余党羽,包括赵盾一向看重的中下级官员小吏在内,他们的积极性会大大被挫伤。所有这些人,都是赵盾实现抱负最宽广的基石。赵盾不可能一意孤行,完全无视他们的想法。

另外,赵氏兄弟中,赵穿年纪最长。如果真要重用,自然是他首当其冲。可是他为人随性,好意气用事。把他放在身旁,就像装了颗定时ZHA DAN。不知何时何地,因何事突然捅个搂子,还得派人帮他善后,实在没必要。

乖乖做个花花公子,他还可勉强应付。委以重任,万一惹下什么事端,无疑是给自己找麻烦。

至于其余赵氏弟兄,年纪尚小,更不在考虑之列。

二是选择他的亲信部属。目前最理想的人选就在眼前:臾骈和郤缺。

臾骈跟随赵家最久。他智勇双全,能征惯战。最难得的是,将帅选拔的核心机要——“智、信、仁、勇、严”,“信”、“仁”二字,他更是身体力行。他不计前嫌,护送狐射姑眷属安全去往狄国一事,便是最好的例证。除此之外,他的机智勇敢,治军严格,更是有目共睹。

郤缺也不用说。与先轸将军在“箕之战”中并肩作战,生擒白狄国首领。战功赫赫,先君封赏,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他曾流落乡土,躬耕田间。这些经历磨砺了他,催他成长。他为人处世冷静自制,遇事不冲动,不偏不倚,总能平衡各种关系。除了是位出色的将领,勇猛善战之外,他还沉稳从容,颇有政治家的胸怀。

如果非要给两人排名,从感情上来说,臾骈更靠前。毕竟,臾骈是父亲在时,一路追随赵家成长起来的。他的忠心和才干,赵家父子都十分认同。在谋划明察暗访地方实情一事上,臾骈出力最多。他智计百出,多次帮助赵盾化险为夷。赵盾打心眼里喜欢他,信任他,想要重用提拔他到更高的位置。

但是,臾骈跟赵家渊源太深,既是他的优势,也是他的劣势。此刻的赵盾,终于排除万难,正要施展抱负。他想要的太多,相应的,他需要顾忌的也不少。

赵穿之所以不能用,除了性格才能方面的原因之外,更因为他姓赵。臾骈虽不姓赵,却已然是半个赵家人。他身上自带的赵家光环,难免令人揣测。一旦生出种种不利传闻,势必会成为赵盾施政的逆风。

相比而言,郤缺追随赵盾的时日尚短。在赵盾位列正卿之前,郤缺已是威名远扬,名声在外。如果重用他,他的才干必定不辜负所托。他行事果敢,对赵盾忠心耿耿。不用担忧他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他的德行品格是经得住考验的。这一点,当年胥臣向文公大力举荐他时已经证明。

还剩一个人选,就留给荀林父决定吧。六卿席位,双方各占三席,这个传统,暂且保留着吧。“五君子”事件,足以证明,赵盾对整个晋国政坛的掌控力,非同一般。他的杀伐果断,威慑了所有人。从今往后,根本不必担心,还有谁敢与他针锋相对。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荀林父要推举谁,赵盾都不会反对。“五君子”已经灰飞烟灭,先蔑滞留秦国,只剩荀林父一人在朝。他从战场归来,昔日党羽已被问斩。荀林父是瞠目结舌,受惊连连。目前,只能谋求个人发展,哪里还敢再拉个人兴风作浪?

回到赵穿身上。他今天所来,就是想知道六卿席位人选。有三个席位空缺,其中两个席位,他猜,一定是臾骈和郤缺。毕竟,这一年多来,赵盾与“五君子”之间,摩擦不断。这两人是赵盾的马前卒。赵盾胜出,他们二人居功至伟,自然是论功行赏,封官晋爵。

他觊觎的是第三个席位。按照赵穿的逻辑,赵氏两宗,他们一宗,他是继承人。赵盾这边,三个弟弟还小。如果赵盾要提携赵氏成员,他应该是不二人选。哥哥栽培弟弟,天经地义。更何况,除了是赵盾的弟弟之外,他还是君主姐夫,娶的是公主。将他纳入六卿,实至名归,谁敢置喙?

赵穿的心思被赵盾看透,赵穿却猜不透赵盾怎么想。他这个堂哥,一副谦谦君子老好人的模样,平时不作声不动气的。可是,一旦下定决心做什么事情,就像头犟驴,拉也拉不回。所以,他既然不想说,他还是不要提为妙。

人选不可能一直保密。今天不说,将来也会透露。他不相信,第三人,除了他,还能有谁?难道还让荀林父举荐不成?

赵穿只看到点,却忽略了面。

赵盾的杀戮,是为了大权集于一身,无人再来阻挠。他可以指挥若定,行使手中的军政大权。但是,他与企图篡位的奸臣不同,而且是彻彻底底的不一样。

从头到尾,他只把自己作为大臣。君主在上,臣在下。对君主之位,他从未生出任何非分之想。他是赵衰的儿子,赵衰的夫人——赵府的当家主母赵姬,既是文公的女儿,也是他尊称为母亲的女子。

晋国是周成王“桐叶封弟”而建。这片土地姓姬,不姓赵。这一点,是明确的,一以贯之的。

虽然赵盾刺杀了两位国君人选,但是目的绝对不是为了自立为君。既然承认身为大臣,又高居正卿这个尊位,平衡各方利益,是他必须考虑的。他可以为赵氏谋福利,可是要区分时间场合,不能时时事事都明目张胆的向着赵氏。

赵穿看不透这点,因为他并未亲身坐在这个位置。他只是旁观者,看的是热闹而已。

几天之后,赵盾和荀林父聚在一起,商讨六卿剩余三席空缺的人选。赵盾提出郤缺和臾骈,荀林父没有异议。还有一席,赵盾建议,由荀林父推荐。

荀林父一听,颇有些受宠若惊。他在前方,得知他的几个盟友犯下如此大错,惊出一身冷汗。接着,又听闻,年纪资历均比他浅的赵盾,快刀斩乱麻的将他们一口气全部铲除,干脆利落。他受到的震撼,更是前世今生来世都难忘。

阳处父被杀,赵盾对狐射姑,只是赶尽,却并未杀绝。那次举动,可称之为一念之严,烈日秋霜。这一次,程度远超其上。一日之内处死五位卿大夫,可谓是一念之怒,震雷暴雨。

这场雷霆暴雨,令荀林父对眼前沉稳少语的赵盾,又多了几分敬畏。所以,听到自己竟还能举荐一人纳入六卿,他惊得好一会说不出话来。当然,他本就有信任且符合心意的人选。提出之后,赵盾点头赞成。

两人一拍即合。把名单提交君主,自然是通过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