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 分类:历史 | 字数:65万

秦始皇篇(16)

书名:战国风云人物之君王篇 作者:傲双 字数:3205 更新时间:2025-01-25 01:40:32

亡韩

公元前230年,这一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因为,这一年,秦始皇发动了横扫诸侯,兼并天下的第一战:亡韩。

这里有个疑问:为什么秦始皇亡韩,派了一个叫内史腾的人?

内史腾,这个人物,在这之前,没有显著的功勋。也没记载,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内史腾登场,是在韩国献南阳郡,秦始皇封他为郡守。也可以说,之前的内史腾没有任何记载。他好久出生,好久死亡,年龄有多大,也没有留下记载。

在秦始皇执政期间,将者有王龁、蒙骜、杨端和、桓齮、羌瘣。

王龁、蒙骜相继去世。桓齮因为伐赵不利,逃亡燕国避难。

此时,王翦也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伐赵之战中,立下战功。(公元前236年,伐赵邺城,破阏与,取赵九座城邑。)

蒙氏的蒙武,也继承其父的武勋,开始为秦始皇效力,但还未展露军事才华。

杨端和两次攻魏国,一次攻赵国,战功赫赫,毫无败绩。

秦始皇为什么用了内史腾去亡韩?

这个内史腾是谁,又怎会得到秦始皇的青睐,成为首开亡诸侯之功的人。

现在,来介绍一下内史腾。

内史腾,他不是姓内史。内史是一个官职。

由于史料残缺,他姓氏是什么不知道。但,只知道,他有个名,叫腾。尤其在秦始皇灭韩之中,建立大功,官居内史。索性,被称呼为内史腾。

对于内史腾是哪国人,也是争论不休。

但,有两种结论:

1、秦国人。

2、韩国人。

说他是秦国人,是因为内史腾深得秦始皇宠信,且在平定嫪毐之乱、吕不韦之势立下大功。所以,秦始皇把伐韩这个任务交给他就是为了替他建立战功。

另一种说法他是韩国人,因献南阳有功,被秦始皇封为南阳郡守。因为内史腾对韩国了解,又善武力。所以,秦始皇把亡韩的任务,交给了他。

第二种说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内史腾是韩国人,是降将。内史腾因为献南阳有功,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并选择以韩治韩的模式,封他为太守。

如果内史腾是韩国人,这就好解释秦始皇为什么把灭韩的任务交给他。毕竟,内史腾对韩国了如指掌,知道韩国的山川河流,了解韩国的军备和军事部署。找一个了解韩国的人,去攻打韩国,事半功倍。

秦始皇选择以内史腾攻灭韩国,只因为他是韩国人?

这是一个以他为将的原因,更重要是内史腾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公元前231年,秦始皇接纳南阳郡,并交给内史腾管理,封他为南阳郡守。内史腾在位期间,尽忠职守,矜矜业业,把南阳治理得很好。

史书称,南阳大治,百姓向秦,无反叛。内史腾把南阳治理得很好,为秦始皇减少了很多麻烦。再加上,内史腾献南阳的时候,他的身份是一名将领,且有作为的将领,阻挡秦国多年。

简单说,内史腾不仅是治理国家的人才,还是一个能打的人,也可以说他文武全才。

这里有个问题,内史腾为什么会背叛韩国。

这里也有几种说法:

1、离间之计。

内史腾降秦是姚贾离间诸侯的成果。

2、被韩王安逼反。

自从韩非死在秦国后,韩王安疑心病太重,逼反了他。

3、内史腾看清大势。

内史腾有才,却不得重用,心情很郁闷。内史腾看清大势,跟着韩王安混,没有前途。所以,他把南阳郡献给秦国,就是一份见面礼,求得功名。

至于,内史腾是个怎样的人,有的人说他有见识,懂投资,知晓天下大事。有的人说他背叛韩国,卖主求荣。有好的,就有坏的。毕竟,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考虑的问题也不同。

若要形容,只能用一句话:是非功过,任人去说。

但,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不是秦始皇给他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内史腾也会被淹没在尘埃之中,难有出头,更谈不上留名天下。

内史腾选择秦始皇,跟对了人,才能功成名就。秦始皇慧眼识英雄,才成就了内史腾开启了灭国大功。

简单说,秦始皇选择内史腾灭韩,除了对方是韩国人,了解韩国,更重要的是内史腾有能力且得到秦始皇的信任。

内史腾伐韩能够完成秦始皇交代的任务?韩国面对亡国,又会如何应对。

秦国以内史腾为将,起兵十万,东渡黄河,直扑韩国国都新郑。

韩王安见状,只能为江山社稷一战。

韩王安清楚的知道,国际环境很恶劣,韩国孤立无援。楚国陷入内政风波,魏国不敢惹秦,赵国地震、饥荒忙不过来,齐国不趁火打劫就是对韩国的帮助。

事到如今,韩王安只能只求多福,神灵保佑。

摆在韩王安面前只有两个选择:

1、为社稷而战。

2、向秦国投降。

韩王安不是没有骨气的君王,选择了战。韩王安动员了一切可战的力量,大约有五万军力,前去迎战。

简单介绍一下,秦、韩两国的基本情况:

秦国十万,韩国五万。

秦国统帅内史腾,韩国统帅申仇。

由于韩国丢了南阳(今河南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失了战略要地,导致新郑门户大开。韩国只能在侑水南岸,阻截秦军。

然,秦军攻势很猛,大有垂枯拉朽之势,瞬间击败了韩军,兵临韩国国都新郑城下。

韩国新郑这座城池,我在《赵武灵王英雄传》中讲过。它是百二十里牛角城,是春秋小霸王之称郑国国度,韩国灭了郑国后,也将它作为国都。

魏惠王时,以庞涓为将,兵围新郑。韩国以新郑据守,在诸侯的帮助下保存了社稷。

秦军兵临城下,韩国能否再一次躲过亡国的危机,守住江山社稷。

魏国亡韩的时候,得罪了很多诸侯,韩国还有很强军事实力。韩国上下一心,能打,敢战。

诸侯不想魏国独大,愿意帮忙。尤其是赵、秦与魏国是世仇,齐国想要挑战老大魏国的地位。所以,韩国躲过了亡国危机。

这一次,韩国国内怯战,国外又无诸侯帮忙。等待韩国的结局:亡国。

从秦国出兵到攻打新郑,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秦国灭韩国很轻松,史料留下几个字:秦始皇以内史腾为将出兵亡韩,东渡黄河,至新郑,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

没有派出名将,没有动用大规模的军队,也没有激烈的战斗,韩国就被灭了。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亡了韩国,开启了横扫诸侯,兼并天下之战。

现在,来讲解一下韩国的历史和韩国的君王:公元前403年建国---公元前230年亡国,共一百七十四年。

韩国的君王历经韩景侯、韩烈侯、韩文侯、韩哀侯、韩懿侯、韩昭侯、韩宣惠王、韩襄王、韩厘王、韩恒惠王、韩王安,十一位君主。

一提到战国时期的韩国,第一印象:很差劲。

韩国总是无能,没有战斗力,是打酱油的。所以,后代王朝没有以韩为国号的人。

韩国能打一百七十四年的酱油,在战国时代存活下来,难道不该竖起大拇指,点个赞。要知道,韩国不只是打酱油的,还有很强的发言权,并没有想象之中的弱小。

韩景侯建国,韩哀侯亡郑,韩昭侯变法,韩宣惠王称王,韩襄王以诸侯制衡诸侯,韩恒惠王抗秦。

韩国前四代(景、烈、文、哀)君主,主要在伐郑、击宋,开疆破土,偶尔打一下秦国、楚国,欺负齐国;中间三代(懿、昭、宣惠王)诸侯,主要对抗魏国,敲打秦国;韩襄王先与秦武王对战,后以诸侯制衡诸侯,有三伐楚国,还有联魏、秦伐齐,也有联齐、魏伐秦;韩襄王之后,主要是对战秦国。

韩国,很不容易啊!

历经四代人的努力,灭亡了春秋小霸王之称的郑国。韩懿侯干涉魏国内政,差点把魏国一分为二。谁也没想到,韩昭侯变法是韩国最强的时候,被魏国打回原型。好不容易,又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韩国积累了国力,在韩厘王的时候,被秦国打回原型。

韩国发展刚有起色,不是被魏国打趴下,就是赶上秦国崛起,被揍趴下。

韩国又熬了三代,最终被秦始皇所灭。

韩国很努力,却没有赶上好时候。由于,韩国的地理位置很尴尬,前期有魏国压制,中期有楚国、齐国欺负,后期又被秦国打压。

用一句话形容,韩国太难了。

不管韩国君王如何奋斗,历经十一位君王,最终被秦国所灭,告别战国大舞台。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善待了韩王安,把他囚禁在陈地。四年后,新郑叛乱,秦始皇杀了韩王安。

谁也没想到,过了二十年,韩国宗室子弟公子信,在汉初三杰之一且有五世相韩身世背景的张良支持下,被西楚霸王项羽封王,重新复国。结果,又被汉高祖刘邦打残,最终远遁匈奴。韩国宗室一脉,彻底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公元前230年,这个姬姓韩氏建立的韩国熬过了一百七十四年,总算画上了句号。

那么,首战灭韩,很顺利。接下来秦始皇又会将灭国之剑指向哪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