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时间的故事
作者:时间开始之前 | 分类: | 字数:45.9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022章 随笔6
第89章 2022随笔6
我对长城的理解和周围多数人有些不同,不少人认为长城是固守防御,军事意义不大,我却认为长城军事价值至关重要。它并非是一条简单孤立的线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隘口、堡垒、重镇于一体的系统性防御体系。其中之一的信息传递功能也是相当重要的,在信息交通还不发达的古代,烽火可以快速的传递军事情报,以便更好的采取有效的防御支援作用。有人说游牧骑兵抢了就跑怎么防?长城城墙平均高度七八米,有些地方达十几米,古人的智慧因地制宜,因势而建,陡峭的地方较低,平缓的地方较高,一般的地方较低,关键的地方较高。七八米的一堵城墙横在前方,而且还有防守,你说几十几百这样的游牧小分队袭扰的概率是不是就大大降低了?因为那座墙不是那么容易翻过去的,大部分地段还没有门,人能爬过去马也不行,说凿墙的你得带多少工具凿多久?就不会被发现?是有哨塔的。能阻拦住大部分的小股力量,而小股力量又是对边民平时生活影响最大的,减少了大概率的袭扰,边民相对就安稳多了。可以说墙内少有小股,小股只能多在边关开放小镇或墙外运输交流的路上,不能轻易深入墙内腹地,农耕基础就还在。也有人说长城万里之长,随意破其一点,根本防不胜防,我的意见是万里墙本身防的是几十几百的小股,关隘重镇才防大军,而且万里之中的山上墙基本不用防,传递信息就可以,高山之上骑兵能爬的上去吗?防守主要在平缓地带,而平缓地带的城墙普遍又更高更厚,没有器械是不行的。而且主要是普通段没有门,人爬过去了马也要爬梯子吗?离开马的骑兵跑不动也跑不liao,除非拆墙,在冷兵器时代让小股部队拆城墙?一段一个哨站还在观察着情况呢?有门的地方有,把门撞开了就行,可是有门的地方又多是城堡、隘口和重镇,你让小股去送人头吗?需大队人马加攻城器械才可以。不要认为骑兵就不需要后勤,草原上的后勤可以多带匹马,放在马上,马边吃边走人边抢,一旦大队人马攻城或入墙,内地可不是遍地是草,马匹的草料消耗,破防需要的各种器械物资等大体积都得带,没有车轱辘是不行的,而车轱辘又大大影响了速度,所以你会发现草原上也有不少车轱辘,不仅打仗平时也需要载具运输。所以大队人马更需要从关隘重镇走,攻破并至少控制一个方解后顾之忧才能一往无前,最终还是要回来的,如果一个控制都不在自己手中,一旦被咬住,就麻烦了。何况农耕的城池并不是一攻就破,一俩天就能拿下来的,一般拿不下来,二般多是自己不争气,少是差距过大,等到一时拿不下来的时候,援兵也就不远了。所以整体上骑兵攻关的次数应当远远大于拿下的次数,非想当然的一击即破,三俩日之功,更多时候个把月三五月都正常,骑兵本就不善攻城,善掠地。当然上面说的前提都是长城防御体系要基本上完整的掌握在自己手里,宋之所以边关势弱,除了国策重文轻武,也因许多重要关隘重镇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防御有大缺口,比如幽云十六州,西北的阴山隘口也是重中之重。长城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被动防御,而是中原政权可以依据长城,可守可攻,和长城配套的应当还有几个大牧场,大牧场掌握在中原手里,中原就有优秀骑兵,就有主动出击的资本,大牧场掌握在游牧民族手里,此消彼长,他们将如虎添翼,中原的防守就被动了。汉唐的祁连山、河套等地都是产优良战马的地方,有了优良战马才有优良的骑兵,骑兵即使防守也是快反机动部队,反之没有牧场,游牧一旦破其一点,便可长驱直入,再难拦截。长城体系的重镇关隘和城墙可以有效的增强我们对牧场的控制,牧场又可反作用于长城体系有守有攻,良性循环下在长城之外也可以设置军镇遥相呼应。反观大宋无优良草场,无完整体系,恶性循环。细思之下,长城和长江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大军入内地必先克一部关隘或重镇,大军过江也必先占一地码头和船厂,长江也长,但同样不是每一个地方都能过大队人马的,几个几十,千八百人或许可以乘几艘小船选个隐蔽处悄悄渡过,之后呢?小船能带几个梯子,能带几个撞开厚重城门的器械,能带多少万支弓箭?站上南都的城墙是靠人爬的吗?也就是因为几十几百人的目标小才能随便找个地方渡过去,几万人,十几万人呢?如果没有可靠的码头,如果没有大船水军,一旦渡到一半对手大船水军来到,便如案板鱼肉。大军可是一个大目标,若想做到悄无声息就不是自己有多强了,你应该押对手有多菜才是,这样很危险。所以说长江很长,南征哪里都可以渡的人和城墙随便找一个偏僻的地方翻过去一样,那是探马和斥候或许可以干的事情,大军一般不行。对地理选择是有要求的,和攻城一样,有的能绕过去,有的必须拿下,必须从那个或那几个地方过,即使对手在那些地方都修建了坚固的防御。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胜利的结果,从而忽略了过程中不够刺激的关键,比如霍去病打仗也是有条件的不需要后勤,率八百和一俩万骑兵可以在草原上自由驰骋,但到了漠北决战这种级别这种远距离的大规模决战,冠军侯也是需要辎重后勤的,那一战动员了几十万保障部队也就成了必须的。蒙古骑兵大规模西征就没有后勤吗?当然有。骑兵的身后是带着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跟随迁徙,以部落为后勤,如土尔扈特部,军事力量更多的时候还是在等着有车轮子的后勤部队,并且一直保持着有效距离。长城和长江不一样的可能是,长城有险可守,城上和城下截然不同,长江尤其是下游,少有险守,江宽水缓,对于攻守双方来说都是对等的,唯一的险就是装备和人员素质的险,强大的水军方可守。长江以北的淮河区域倒是更有利于防守者,不仅水网有利,重镇位置也有利,攻方需先花力气拿下那几个重镇才可无后顾之忧,也不是不可以省点力气不拿下,绕过去,需要看具体局势允不允许,拿下最好。绕过去这三个字突然让我想起了马奇诺防线,马奇诺南边的瑞士可以绕,但瑞士山多,拿破仑时代的军队可以翻山,二战的时代变了,因为大量的机械化重装备是翻不过山间小路的,没有重武器的士兵面对有重武器的法军,攻城掠地基本不可能。马奇诺北边也可以绕,不过法国认为有比利时作为缓冲地带,而且法军及英法等联军在此也部署有重兵集团,德军入侵波兰战争已然升级,如果侵入比利时会更升级,法国政治考虑的多,军事考虑的还是一战的思维。很多人经常取笑马奇诺防线,我们想到的,法国当时也想到了,法国自认为自己把能绕的路都堵死了。结果是路是堵了,没堵死,闪击战太快,缓冲地带的比利时不堪一击,还停留在一战套路的法国重兵集团也不堪一击,面对全新的战争模式,败的太快,来不及有时间补救。所以不久以后就有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所以马奇诺本身不可笑,它只是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防御思维才可笑,或许战争压根就不应该有单纯的防御思维,攻防是一体的,凡是单独强调其中一面的都是极端,多没有好下场,刀太锋利易折,盾太保守易锈,我的逻辑。说起二战,盘尼西林也是一大误区,盘尼西林是同盟国的专属装备,德日当时并没有生产技术,而且1943年10美军才签订了首批生产合同,美军都到了43年10月,其他国呢?1944年9月5日,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中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能研制生产盘尼西林的七大国之一,七大国是:美、英、法、荷兰、丹麦、瑞典和中国,苏联当时都不是七大国。你看一看七大国都是漂亮国和它的同盟国。德日是哪里的?只有缴获或从黑市上购买了,当时盘尼西林的技术要求相当高,掌握在美国为首的同盟国手里,即将战败德日还有多少心力研发?所以才特别珍贵,有一两黄金一支盘尼西林的说法,一般人用不起,本子当时其他的药品比我们丰富,盘尼西林还真没有几盒,肯定没有重庆多。很多年以后技术得到了突破,现在再看盘尼西林,也就没有那么传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