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的故事
作者:杨江华 | 分类:其他 | 字数:10.1万
本书由笔趣阁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五章
奥林匹克精神不仅是体育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走向成功的力量。
奥林匹克主义虽然一开始的时候是由教育家创造,并经过学者不断地提升和再塑造而成,可奥林匹克精神却是通过全世界无数的人,特别是一些有所成就的男女运动员们使之不断丰富的成果。奥林匹克精神通过一则则鲜活的故事在不断传递。
天道酬勤:奥运首金陈燮霞
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开赛第一天,陈夑霞一举拿下中国女子举重48公斤级冠军,这是中国军团本届奥运会万众期盼的首枚金牌。
陈燮霞,出身于广东番禺大坳村农民家庭。1991年7月,番禺区业余体校到大坳村挑选运动员,200多个大坳村小学生齐聚操场,教练黎炳明一下子就选中了当时年仅8岁的陈燮霞,父亲陈细泉只回应了一句话:“她能拉动大板车。”
陈细泉是一个普通农民,家里种地十几亩,为省两块钱路费,他从大坳村踩20公里单车,把女儿送到番禺区体校。一周后,陈燮霞指着身上训练时留下的伤痕,哭着向妈妈撒娇:“位位(到处)都痛”,不想继续训练了。严厉的陈细泉又把女儿揪回学校。七八个月后,身高仅1.2米的陈燮霞,立定跳已经达到1.9米。体重不足22公斤,参加广州市28公斤级举重比赛,陈燮霞却把冠军捧回了家。教练黎炳明评价陈燮霞“爆发力惊人!”
1999 年陈燮霞迎来人生重大转折。当时在广州市练习举重的她并没有被省队选上,面临着回家种地的窘境。幸运的是,她因为出身农村,能吃苦而被“八一”举重队的教练看中。因为举重的训练非常艰苦,所以能吃苦对练举重非常重要。陈夑霞不怕苦,开朗爱笑的广东“细妹”是这么说的:“既然你选择了这个项目就不能说苦。”
陈燮霞很少跟父母提及训练的情况,但父亲却很清楚她当时训练的最艰苦,一年的运动量几乎等于以前五年的量,而且清楚她常常为了减体重饿肚子、长跑甚至剪头发。他对举重的竞赛规则也很了解,很清楚女儿每场比赛的举重量、成绩和成功率。
钟成灿教练说燮霞刚进体校时体重只有30多公斤,个子140厘米左右,抓举能举30多公斤,挺举40多公斤。因为她的动作比较规范,教练很少骂她。她就这样十多年间都默默无闻地练着,直到这两年才终于夺得全国和世界冠军。到了“八一”队以后,钟教练也经常与她通电话,关心她的训练情况,而每逢佳节燮霞都会给钟教练寄上贺卡。即使是成为世界冠军,每次见到钟教练,陈燮霞都像回到体校那样,挽着钟教练的胳膊去逛街,亲密到连父亲都会吃醋!每次比完赛,两师徒都会吃个饭聊聊天。钟教练曾对她说:“你现在最关键的就是调整好心态,杨炼、王明娟出成绩比较早,举重运动员很难长期维持训练的高峰,而你不同,你才刚刚冒尖,伤病较少,只要你在她们面前练出与她们相近的水平,就能对她们造成心理威胁,扰乱她们的心态,然后你再稳步提高就可以了。你的心理一定要过关,就像一个人以前只在小河里面游过泳,一到了大海开始会有点乱,但放开了就会越游越好。你一定要争取进入国家队,只有进入国家队,看到她们的训练水平,你心里才清晰了,你才会很有信心发现原来自己与她们的水平相差并不大,你也可以超越世界冠军!”
2004年,陈燮霞参加了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那次比赛她获得了48公斤级的季军,而那次全国锦标赛也成为了她的直接竞争对手杨炼的起步之赛。杨炼在这个级别上获得了冠军,并在随后的十运会和东亚运动会上接连夺冠。
2006年,此前一直默默无闻的陈燮霞迎来了举重生涯的首次爆发。在2006年全国冠军赛上,从没有拿过全国冠军的陈燮霞尝到了一次冠军滋味,虽然当时有许多名将没有参赛,但这个冠军带给陈燮霞更多信心,这成为她运动生涯的另一个转折点。
自从夺得全国冠军后,陈燮霞变得一发不可收。在2007年的亚锦赛中,陈燮霞夺得了自己运动生涯中的第一个亚洲冠军,同时打破了挺举的世界纪录;同年在泰国清迈举行的世锦赛上,一举夺得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项世界冠军,这也让她成为代表中国队出征奥运会的热门候选人。
2007年之前,湖南选手杨炼是女子48公斤级的绝对霸主,无论是世锦赛还是全国锦标赛,都是杨炼的个人表演。但进入2007年后,胜利的天平开始向陈燮霞倾斜。第一次参加世锦赛的陈燮霞,在杨炼缺席的情况下,一举夺得世锦赛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的冠军。这个时候,杨炼开始感到压力。随后,长年的大运动量训练,让杨炼的膝关节伤病不断加重。
2008年4月举行的全国举重锦标赛上,陈燮霞以213公斤的总成绩力压杨炼夺取冠军,这让她在出征奥运的争夺战中抢了一个先手,她也期待能帮助国人圆四年前雅典未圆的梦想。“练得不好时,我就会笑一笑,笑一笑什么都过去了。每天不管练得好不好,我都要笑一笑,心情放松一下。”
随后的日子,陈燮霞成为了队里的重点队员,领导也基本认可了陈燮霞的奥运资格,但就在奥运会名单上报前的几天,意外发生了,陈燮霞在队内测试赛中,不慎大腿拉伤。
7月22日,杨炼取代了陈燮霞进入了最终名单,此时距离7月25日最后的报名截止日期只有三天了。7月24日是改变历史的一天,那一天陈燮霞进行了最后的全身检查,结果证明她的伤已经痊愈,陈燮霞在最后一刻取代了杨炼。
2008年8月9日,北京奥运会举重比赛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体育馆拉开序幕。首先进行的就是女子48公斤级的比赛。
此番比赛,陈燮霞主要迎战卫冕冠军——土耳其名将塔伊兰的挑战,泰国“双姝”劳斯里恭、纹披塔以及土耳其的厄滋坎也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塔伊兰近几年状态不佳,上台后连续三次试举失败后,这位老将深深亲吻了举重台,向台下挥了挥手,结束了北京奥运会的征程。泰国名将纹披塔同样三次冲击84公斤失败惨遭淘汰。另一位泰国强手劳斯里恭在前两次试举85公斤失利的情况下,第三次背水一战,成功举起85公斤重的杠铃。厄滋坎在队友塔伊兰提前出局的情况下,顶住巨大的压力,第三次试举冲击88公斤成功。
既然前面的主要对手都表现不佳,为求稳起见,陈燮霞把重量从92公斤调整到90公斤,拿下一个领先的成绩再说。当她出场时,场上就剩她一个人了,看台上一片呐喊声。陈燮霞先深吸了口气,这个重量对于她来说,只是平时训练的热身重量。抓杠,提铃,一气呵成,这一次成功后,她已经领先第二名两公斤了。
此后的抓举比赛是陈燮霞一个人的演出,93公斤,照样稳稳当当举过头顶。
第三次抓举95公斤,陈燮霞的表情依旧轻松自如。
抓举比赛结束后,陈燮霞的对手只剩下泰国选手劳斯里恭、土耳其的厄滋坎、中华台北的陈苇绫和韩国的林琼花。陈燮霞出场后,顺利举起113公斤,这样一来,陈燮霞在首次挺举结束后就已经提前锁定金牌。带着这样一个轻松的心态,第二次挺举她要了115公斤,现场观众长时间喝彩,轻装上阵的她轻松举起115公斤后,陈燮霞平了奥运会总成绩纪录!
第三次,陈燮霞要了117公斤,这位中国女大力士成功举起!最终,陈燮霞以总成绩212公斤夺取女子举重48公斤级金牌,并打破奥运会总成绩纪录。
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夺得的首枚金牌。为了这一刻的辉煌,陈燮霞付出了十年的艰辛磨练。她恰恰验证了尼采的一句哲言:“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条除了你以外,别人无法走的路。”
“飞鱼”菲尔普斯
在迈克尔·菲尔普斯出现之前,从来没有人能成为公认的最伟大的运动员。直至号称“飞鱼”的菲尔普斯横空出世。他以获得奥林匹克运动会18枚金牌共22枚奖牌的成绩,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获得金牌数量以及奖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为此,国际奥委会为菲尔普斯颁发了特别奖——“最伟大的奥林匹克运动员”。
这样的战绩实在让人匪夷所思,难怪俄罗斯队游泳名将苏霍鲁科夫对菲尔普斯的神奇表现叹服道:“他就像是另一类人,说不定是从别的星球来的。”
菲尔普斯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东北海岸一个普通的小镇。在那里,人们崇尚橄榄球而不是游泳。菲尔普斯是家里的第三个也是最小的一个孩子,小时候常和两个姐姐希拉里、惠特妮在北巴尔的摩水上俱乐部度过。迈克尔·菲尔普斯的童年生活并不美满,父母很早就离婚了,父亲弗雷德是马里兰州一位退休警官,也曾是一名运动员,母亲黛比则是一位学校老师,同时兼任巴尔的摩郡教育系统的行政官员。菲尔普斯自小就在游泳池边长大,两个姐姐希拉里、惠特尼都是优秀的游泳运动员。
面对今日被鲜花和闪光灯团团围绕的菲尔普斯,也许只有他的家人知道他成长过程中的艰辛。在学校,菲尔普斯因为大耳朵以及口吃,被同学反复嘲笑。他的母亲曾回忆道:“我儿子的成长并非一路坦途……刚开始是他的大耳朵,然后是他的长手臂,在哪里菲尔普斯都不可避免地被关注。”
有一次,菲尔普斯在世人面前谈起他当时被深深地伤害、别人的嘲笑成了他的噩梦。除了独特的生理结构被人嘲弄外,另一个更大的打击也来了:“从幼儿园开始,他的老师就经常对我说,迈克尔不能安静地坐着,迈克尔不能安静,迈克尔根本不能集中精力。”有22年教师经历的黛比苦涩地回忆说:“当时我说,也许他感到了厌倦。”但黛比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应:“你的儿子不可能做好任何事情。”
不久,菲尔普斯被诊断出患了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他应该终生接受药物治疗,但是两年后,他就不再服药了。他妈妈回忆说:“有一天,离开泳池后,菲尔普斯告诉我,‘妈妈,我再也不想吃药了,我的伙伴们都没有吃,我能自己解决’。”
1997年,迈克尔·菲尔普斯11岁的时候,他的教练鲍曼发现了他隐藏在深处的游泳基因。鲍曼说:“你会看到他总是迫不及待地跳入水中,他给自己的压力远远超过别人对他的要求,我尽量做到不喜形于色,尽管我为他的表现感叹不已。”鲍曼注意到菲尔普斯能轻松学会别的少年所不能掌握的技巧,这位教练知道他面对的是一位游泳天才,于是对菲尔普斯的父母说:“迈克尔天赋极佳,他的潜力是无限的。”
教练对菲尔普斯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是罕见的游泳天才。凭借自己修长的四肢和大大的手脚,菲尔普斯能很好地领会指导,喜欢刻苦训练,且在比赛中似乎从不感到紧张。人们都说,他的体型天生就是做游泳运动员的料。他的大手大脚就像是水中的桨,虽然蝶泳是他的拿手项目,但他在各项项目中都表现了自己的优势。事实上,菲尔普斯唯一的“短处”就是长得太快。有一段时间,这曾使他感到疲劳。
在鲍曼刚刚成为游泳教练时,即使是条件不错的孩子也很能适应他的训练强度。训练结束时,他们往往都筋疲力尽。“我以前的确热心过头了。”鲍曼回忆说。不过,菲尔普斯在11岁时就能跟着鲍曼的节奏,并以自己特有的调整方式来完成训练。“他的最强之处就是在压力下放松并集中精神的能力。压力越大,他的表现就越好。这真是太罕见了,”鲍曼不由得赞叹道,“他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发挥出最佳状态。”菲尔普斯还具备另一种能力,就是可以忍受“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游泳运动员所经受的都要更‘魔鬼’的训练”。
鲍曼回忆说,菲尔普斯从小就表现出了游泳智慧,在他的脑子里,他可以排除一切杂念,除了游泳。在师徒相处的日子中,最让鲍曼永远难以忘怀的是,虽然菲尔普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而且家庭也处于麻烦中,这些让常人想起来就很痛苦,但菲尔普斯却在最困难的时期,每周在泳池游10万米,一周7天不间断,甚至包括圣诞节。
“一周有7天,一年有365天,当你在圣诞节也训练时,你多少会知道你的对手不会这样做。这样的感觉很好,因为你做了对手没有做的。”鲍曼说菲尔普斯面对艰苦而漫长的训练,总能享受其中。而菲尔普斯也认为他的成功很大部分要归功于训练。从高中毕业后,在大多数时间里,他从早晨7点钟开始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训练,中餐后稍稍打个盹,然后接着游,一直从下午三点半到六点。总之,他每天游的距离多达12英里,他说:“我知道没有人比我训练更刻苦。”
刻苦的训练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1999年的美国少年运动会上,菲尔普斯打破了20岁年龄组200米蝶泳的纪录。15岁时,菲尔普斯作为美国68年以来最年轻的奥运游泳选手参加了悉尼奥运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世界游泳锦标赛期间,菲尔普斯成了泳坛的谈论中心。他以杰出的表现6次获得奖牌,并创造了5项世界纪录。菲尔普斯以新的世界纪录摘得200米蝶泳的金牌,并在100米蝶泳及200米个人混合泳两个项目中创造了新纪录。这些记录是在同一天创下的,这是世界游泳比赛史上的头一次。
接下来,菲尔普斯像不知疲倦的永动机,不断在世界各地征战。2001年,菲尔普斯打破200米蝶泳世界纪录,成为最年轻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并赢得了“神童”的美誉。同年,他在福冈世锦赛上赢得了职业生涯中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
2003年,菲尔普斯在巴塞罗那世锦赛上五次打破世界纪录四次站在最高领奖台上,创造了在同一届比赛中的又一个壮举。他在比赛中成功卫冕了200米蝶泳冠军,同时还夺得了200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并创造世界纪录。此外,他还赢得了混合泳接力的金牌并在100米蝶泳的半决赛中刷新了世界纪录,但在决赛中输给了队友克罗克。凭借如此出色的战绩,菲尔普斯当之无愧地被评为2003年度世界最佳男子游泳运动员。
菲尔普斯在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上独揽7金,打破索普保持的一届世锦赛夺得六金的纪录,此外他还打破了五项世界纪录。截至2007年他在世锦赛上已经夺得20枚奖牌,超越澳大利亚选手哈克特成为世锦赛历史上夺牌最多的选手。
褪去光环,游泳池外的菲尔普斯是个典型的随意少年。他喜欢嘻哈摇滚,玩电脑游戏,喜欢和朋友们闲逛。
然而,菲尔普斯一跳入泳池就不再是那个平凡的少年了。他身高6英尺4英寸,体重185磅,浑身没有一丝赘肉,游起来像鱼一样在水中划过,他蹬腿动作非常有力,双腿好像装有发动机。
曾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三枚金牌的美国仰泳运动员伦尼·克雷泽伯格说:“我还从没有见过像他那样的人,没有人像他那样样样出色。”
2008年8月10日,菲尔普斯出现在水立方。这里马上进行的是游泳比赛的第一个决赛项目: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比赛前,菲尔普斯就曾放言,北京奥运会他的目标是八金。作为这一项目的卫冕冠军和世锦赛冠军,他自信满满。
开赛前,美国总统布什出现在观众席上。他右手边是妻子劳拉,左手边是爱女巴巴拉,再向右则是布什的父亲,前美国总统老布什。美国保安人员紧张地挡住了好奇的观众和记者,不让人们靠近布什家族。
布什甚至拿出了星条旗挥舞着为菲尔普斯加油,引发了全场美国观众的欢呼声。
比赛开始了,最初的50米是匈牙利人切赫领先。到了150米后,罗切特后来居上,占据第一位。这场赛后,菲尔普斯承认:“开始的200米我的感觉不是那么好。因为对于我来说,前200米我应该保持很大的领先差距才对。这样才会弥补我相对较弱的第三泳姿——蛙泳。最后的自由泳阶段,则完全是肾上腺素刺激,一路猛冲就好了。”
对手兼好友罗切特郁闷地说:“等到了自由泳阶段,一切都已经结束了。”而切赫同样很绝望:“每次你以为自己接近菲尔普斯,他又跳跃到了新的高度。”
最终,菲尔普斯以4分03秒84的出色成绩夺得了个人首金,也把一个月前在美国选拔赛上刚创造的4分05秒25的世界纪录提高了1秒41!这也是北京奥运会上打破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菲尔普斯一发不可收,分别获得200米自由泳金牌(1分42秒96打破世界纪录)、100米蝶泳金牌(50秒58打破奥运纪录)、200米蝶泳金牌(1分52秒03打破世界纪录)、2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1分54秒23打破世界纪录)、4×1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3分08秒24打破世界纪录)、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3分29秒34打破世界纪录)、4×200米自由泳接力金牌(6分58秒56打破世界纪录)。菲尔普斯从第一个项目游到了最后一个项目,连斩八金!
前美国游泳名将马克·施皮茨曾经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一人独得七枚金牌,对于打破已经沉寂了36年的单届奥运会七枚金牌纪录,菲尔普斯表示:“我已经说过,并且再次重申,我只想做第一个迈克尔·菲尔普斯,而不是第二个马克·施皮茨!”
马克·施皮茨在知道了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独得八枚金牌,打破了自己保持了36年的纪录后,只用了一句话来评价:史诗般的伟大!
花剑之王——栾菊杰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击剑比赛中,有一位年逾50的选手出现在赛场上。虽然她最终止步32强,却仍然赢得了阵阵掌声;虽然她是代表加拿大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中国的观众却毫不吝啬地给予其最热情的欢呼。她就是昔日名满全球的女子花剑之王——栾菊杰。
栾菊杰,1958年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小时候的她就无拘无束地和邻居的男孩子们一起滚爬摔打。栾菊杰有了两条长腿和一副健康的体魄,跑得快,弹跳好,爆发力强。于是,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她就常常可以把短跑、长跑、跳高等各种各样的奖状拿回家,让父母高兴,也算是对她与另外六个姐姐、妹妹、弟弟相比,胃口大、衣服换得快的一种补偿。
就这样,刚上中学的栾菊杰被老师认定是一个练田径的苗子,专门为她缝制了沙袋,让她每天绑着沙袋练跑、练跳,果然她就夺得了学校初中组800米跑和女子跳高两项冠军。随后,南京市的羽毛球队教练选中了她,让她去练羽毛球……料不到的是,她偏偏入了市击剑队教练的“法眼”,羽毛球只练了三个月,就被调进击剑队。
刚入击剑队时,栾菊杰还闹过大笑话。她看到击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这是什么玩意儿?面罩一戴像个大头鬼。”
当她真正开始练习击剑的时候人们发现,栾菊杰的手臂并不长,或者干脆说,按击剑的运动特点,有点短。中国武林中有一句俗语,叫“一寸短、一寸险”。当两只利剑对峙时,手臂一扬,剑锋一指,长短自知。
然而,栾菊杰也许天生就是练击剑的材料。她一来到击剑训练场上,就被剑条相击打发出的清脆声,被击剑手闪转腾挪那迅疾的身影所吸引。这么激烈的对抗?这么刺激?她心中一动,“这才是我所应该选的项目呀”!栾菊杰,看上去和中国江南女孩子一样娟秀,但骨子里,她好胜、倔强,有一种在交锋中战胜对手的强烈欲望。
栾菊杰的好胜,在训练中表现得极为突出。每天的2000米跑她总要跑在前面,每周两次的跳台阶、6000米越野跑她也不甘落后。双摇跳绳,她一分钟能跳126次,五分钟耐力跳绳,她能跳560次。这是许多男队员也做不到的。有中国“三大火炉”之称的南京市,夏天本来就热得难熬,击剑手们训练时还得穿上厚厚的击剑服、金属衣,栾菊杰起了一身痱子,但每天600个弓步训练她不但全部完成,课后还要自己再加练30分钟
。
然而,训练是一回事,真刀真枪又是另一回事。真到了两名剑手对刺的时候,栾菊杰所表现出的就只剩下倔犟。开始的时候,她的握力不够,对剑的控制力也不强,陪她对练的教练文国刚,常常是被她刺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青紫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击剑比赛中的无效部位。
在教练文国刚的精心调教下,栾菊杰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着,随后的日子里,击剑技术中的击打刺、交叉刺、抽剑刺、转移刺、滑行刺……她一招一招地掌握,唯恐不精。渐渐地,她成为国内女子花剑选手中的佼佼者。而这一切,都来自两个字的秘诀——刻苦。
有人曾经说过,体育上的成功,一定是天才加勤奋。但在勤奋的栾菊杰这里,这句话被改造了:成功,是勤奋加上勤奋,再加上勤奋。
1977年初,栾菊杰第一次出国比赛之前,将近一年没有举行全国性的集训和比赛了。那次她去奥地利参加第28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还没进入半决赛就被淘汰,只得了个17名。这个成绩是可以预料的,中国体育的严冬季节刚刚过去,元气尚未恢复,而且,栾菊杰毕竟也还缺乏经验。
栾菊杰第一次让欧美击剑手知道她的厉害是在1978年,那一年的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栾菊杰穿一套紧身的白色击剑服,套一件金属丝织的背心,携盔持剑,登上赛台。在大厅中乳白色的灯光辉映下,她一身洁白。在进入半决赛后,她一路过关斩将,上届亚军前苏联选手蒂米特朗、意大利全国冠军西高奈蒂在她的剑下落荒而走,随后遭遇曾在小组赛中赢过自己的前苏联名将扎加列娃。
扎加列娃,以身体粗壮、动作凶狠著称。比赛中她果然名不虚传,和栾菊杰较量的第二个回合中,她在栾菊杰跨步突刺并刺中她的同时,也向栾菊杰发动了反击,她的剑尖刺中了栾菊杰的肩部,而力量之大使她的剑身也承受不住而断裂,断裂后的半截剑收势不住,刺入了栾菊杰的左臂,也是栾菊杰的持剑臂。
当时精神高度集中的栾菊杰,只感到左臂一阵麻木和疼痛。断剑,在她的左臂里,血汩汩地流下来,渗透了白色的击剑服。然而,她并没有退缩,而是坚持一定要进行完这场比赛。因为参加决赛的中国运动员只有她一个,她肩负着祖国的荣誉。她看到眼前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严酷的战斗。她的心里重复着几句话:“千万不能叫人知道我受伤了。只要能把五星红旗升上去,让我去死也干。拼,拼了!”
扎加列娃又换了一把剑走上来,比赛接着进行。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千百双眼睛瞪视着栾菊杰,居然看不出她有一丝受伤的样子。当栾菊杰以4比5战胜扎加列娃时,她受伤的手几乎抬不起来了。
然而,眼前还有四场鏖战在等待她,她又携剑上场了。
她扬眉挺剑,再次登上赛台。先以2∶5战胜了法国运动员特安盖,又以4∶5击败西德运动员比肖夫,荣获第29届世界青年击剑锦标赛亚军。马德里体育宫的大厅里冉冉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这是从国际剑坛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当栾菊杰走下击剑台时,已是她受伤后的两个多小时,鲜血浸透了雪白的战衣。队友们这时才发现她伤势严重,催促她把击剑服脱下来。各国运动员也纷纷围拢过来。无数双眼睛同时注视着这条受伤的手臂,各种语言发出同声惊叹!
科威特朋友向栾菊杰赠送一个银光闪闪的盘子:“把这个银盘子赠给本届比赛中最勇敢杰出的人。”法国记者发出消息:“栾菊杰博得了所有人的钦佩。”
从那以后,栾菊杰和教练文国刚根据她手臂短腿长、弹跳和爆发力好的特点,创立了“大弓步”进攻的策略,再加上她那种拼命三郎的精神,特别是在1981年获得世界锦标赛的亚军以后,她的名气日益攀升。
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栾菊杰对战夺冠热门选手汉尼斯。两人一路厮杀不分胜负,打到3比3平时,栾菊杰突发奇招,一连五剑追魂夺魄,以8∶3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夺得了洛杉矶奥运会女子花剑金牌。这也是中国第一枚击剑项目的金牌。
1989年退役之后,栾菊杰到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留学,同时在一家击剑俱乐部兼任教练。先后担任爱明顿市击剑俱乐部教练、亚伯达省击剑协会技术部主任、加拿大国家队女子花剑总教练。
2000年,栾菊杰以42岁年龄代表加拿大队参加悉尼奥运会击剑比赛,创造世界体坛奇迹。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已经50岁的栾菊杰再次奇迹般地代表加拿大参赛。
在战胜小将伊娜布贝克里后,全场观众纷纷站起来为其加油。栾菊杰频频向观众致谢,随后,她从背包里拿出一条红色横幅。全场观众纷纷向栾菊杰所在的蓝色剑道望去,只见横幅上写着三个醒目的大字:“祖国好”。一瞬间,现场观众沸腾了,这是在击剑馆内很少见到的情景,栾菊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勇夺女子花剑个人冠军的场景再一次浮现在中国人的眼前。很多观众含着热泪高呼:“栾菊杰,我们爱你!”
栾菊杰的眼眶中也满是晶莹的泪花。赛场上,她勇猛无惧,诠释了体育的精神。赛场下,她赤子情深,展现了对祖国深沉的热爱!
刘翔退赛
如果问起最优秀的运动员是谁,想必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如果问起谁是北京奥运会之前最受国人追捧的运动员,谁又是北京奥运会后最令国人感到惋惜的运动员,那就一定是他——刘翔。
刘翔,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跨栏一级运动员,中国田径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刘翔是中国运动员的骄傲,2004年他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平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世界纪录。这枚金牌是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枚田径金牌,书写了中国田径新的历史!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上,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沉睡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7年,刘翔创造了第九道奇迹,以12秒95获得日本大阪的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成为世界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刘翔出生在上海的一个普通工人之家,父亲叫刘学根,母亲叫吉粉花,所以家人最开始给他取名“刘吉”,但考虑到与“留级”同音,最后姑父想出“翔”字。“翔”和“强”在上海话里读音差不多,而“翔”字还有“飞翔”、“吉祥”的意思,众亲戚一致同意这个名字。
让刘翔与体育结缘的是刘翔小学时的田径教练钟锁贵。真正开启刘翔运动员生涯的是区少体校教练顾宝刚。在少体校,他的主项是跳高,副项100米。而让刘翔主攻跨栏的,则是市体校的教练方水泉。
在市里的一次100米比赛上,刘翔得到第二名。方教练发现刘翔的爆发力非常好,速度也很快,但最重要的,是他节奏感很强,是个跨栏的好苗子。这样,刘翔就进入上海莘庄基地主练跨栏。在那一年,刘翔获得了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这是他记忆中的第一个跨栏冠军。
最终把刘翔带向成功的,是孙海平教练。当时孙海平已经是位很有名气的教练,他带出的好多队员都是全国冠军,包括陈雁浩、谈春华等。
起初,刘翔在市体校并不如意,因为他年龄小,总挨其他队员的欺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刘翔暂时离开了莘庄,转入上海市田径传统学校——宜川中学,边练习边读书。并想着以后靠着体育加试,进入大学学习。此后,他度过了一年多的天堂似的时光。但是,他最终还是回到了莘庄基地……
一次代表宜川中学到莘庄比赛,刘翔正巧遇到了孙海平。孙教练很惊诧他的离开,他跟刘翔说:“怎么走了呢?我还想把你招到我这来呢。”原来,孙海平经常会到莘庄看运动员训练,他发现刘翔天赋异禀,一直在找机会把他招至麾下,于是希望这次能亲自训练刘翔。但这次刘爸爸挺矛盾的,因为有刘翔在体校受欺负的事。不过孙海平向刘爸爸做了三点保证:一、不让刘翔受欺负;二、尽力把刘翔训练成出色运动员;三、教刘翔做人的道理。这样,刘翔又回到了莘庄,成为了一线队员。
刘翔在前进的途中遇到了很多对手,这些都是他必须要面对的挑战。刘翔说:“没有对手,就没有动力,我永远感谢我的对手,那些曾在跨栏上成为我目标,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对手们。”
沈真声是刘翔第一个决心要超过的对手,他是刘翔的同门师兄。1997年到1998年,沈真声三次打破全国少年跨栏纪录。最厉害的是,他曾获得1998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110米栏的冠军。为了超过师兄,刘翔经常在训练后又单独加练,终于在2000年的全国田径大奖赛南京站,刘翔跑了14秒06,获得第二名,而沈真声是14秒27。
接下来的一个对手陈雁浩来头也很大,他同样是孙海平的徒弟,但是实力更强。当时的陈雁浩从1993年开始称霸全国,乃至称霸亚洲近六年,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他。刚开始,刘翔并没有绝对的信心可以打败他,但在一次比赛中刘翔仅落后他0.03秒屈居第二,他感觉有希望了。果然,在2001年的全国田径大奖赛宁波站中,刘翔战胜了陈雁浩,并从此统治国内110米跨栏。
国内已无对手,刘翔必须把目标放在世界上。当时,统治“栏坛”的是美国名将、也是刘翔曾经的偶像阿兰·约翰逊。在2001年的埃德蒙顿田径锦标赛的赛后,刘翔还以粉丝的身份找到约翰逊索要签名,并合影留念。那时候想超越约翰逊似乎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经常在国外比赛,对刘翔有很大的帮助,成绩也一点点提高。2002年7月2日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上,刘翔以13秒12拿到第二名,刷新了保持了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同时打破亚洲纪录 。到了2003年后半年,刘翔在国际赛场上屡屡创造佳绩,每次都能跑进前四名,这为刘翔最终超越阿兰打牢了基础。
终于,在2004奥运年的5月8日,刘翔在日本大阪大奖赛上跑出了13秒06的好成绩,而约翰逊的成绩是13秒13,这是刘翔第一次在与约翰逊同场竞技的情况下战胜他!而这,也让刘翔对雅典奥运会多了一份期待。
奥运会上要听四枪,前三枪,刘翔都顺利通过进入决赛,可是老对手约翰逊却在次轮因出现节奏问题而摔倒,遗憾地出局。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约翰逊竞技状态下滑,而刘翔正处高峰,美国人虽偶有胜绩,但最终还是被刘翔超越。刘翔很感激这位美国老将,没有他,也许刘翔没有那么好的成绩。
接下来,刘翔开始了不断征战的脚步,好消息也一次次的传回国内:
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以平世界纪录的12秒91取得了金牌!这一成绩还打破了12秒95的奥运会纪录。
2006年7月12日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上,跑出了12秒88的惊人成绩,夺得冠军,并打破沉睡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创造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
2007年日本大阪世锦赛,刘翔在处于劣势的第九道起跑,但还是跑出了12秒95,成为了世界冠军!至此,刘翔成为集世界纪录、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
国人沸腾了!中国人从来没有在田径跑道上取得过如此佳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刘翔已经成了亚洲的骄傲。伴着刘翔的一次次强势夺冠,人们越发对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信心满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的退赛让世界震惊了。
当天只是一场田径预赛,“鸟巢”却座无虚席,几乎每个人都是冲着刘翔的“第一枪”去的。其实,刘翔试跑了几步,跨了一次栏,就痛得咬牙的表情,已经让人有了不祥的预感。在他之前,美国名将特拉梅尔枪响后也是跨了一次栏,就栽倒在场上,相信所有人都在祈祷:刘翔不要成为第二个特拉梅尔。
遗憾的是,刘翔不得不因伤退赛。那一天,全世界的人都通过电视直播看见了刘翔痛苦的表情。赛前,他一度向墙上猛踢,希望麻木脚部疼痛,努力坚持比赛。当时,相信所有人的心都是揪在一起的。
当刘翔因为伤病无法完成比赛,而默默地离开鸟巢时,现场观众依然高喊着“我爱你”。那一刻,许多现场记者不禁流下了眼泪。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刘翔的恩师孙海平更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今天早上,刘翔一直在拼命。”
迄今为止,北京奥运会进行如仪,一切都呈现着超乎想象的完美。也许,从中国观众的角度,从赛场欣赏的角度,刘翔的因伤退赛是一个意外。但是,天下没有绝对的十全十美,刘翔的退赛,也许只是一个审美上的小小缺憾,但是,这样的镜头,或许会让北京奥运会显得更加丰富,也给我们留下更多的思考:一个13亿人的民族,或许不该把所有期望都压在一个人的肩头,那可能是一种怠惰。还是将一个民族奔腾的压力,分散给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人吧!然后,每个人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观看运动员充满美感和力量的比赛……
刘翔不是失败者,他挺起了中国田径的脊梁,让我们期待他王者归来的那一天!
为儿子而战——丘索维金娜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新鲜力量,竞技体育似乎应该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人有着惊人的速度、力量和韧性,得以称雄赛场。然而,在奥林匹克的舞台上,却总有不老传奇的诞生,那些多次征战的老将们,总能凭借自己的坚毅不屈和顽强精神将这一定律打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成为他们人生的最美诠释,或许这就是奥林匹克的真谛,这就是奥林匹克的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当丘索维金娜在女子体操团体比赛结束后站在最高领奖台上的时候,这位17岁的少女恐怕很难料到,她会在奥运会这个大舞台上演一出横亘16年的勇气传说,代表独联体、乌兹别克斯坦、德国三个不同的国家出战,参加五届奥运会,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女子体操传奇人物。
丘索维金娜出生于1975年6月。7岁参加体操训练。1991年,16岁的她代表独联体夺得世锦赛女团和自由操金牌、跳马银牌;1992年首次代表独联体参加奥运会,摘得女子团体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她代表乌兹别克斯坦三次参战奥运;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代表德国出战。这是她第五次参加奥运会的比赛,她也必将是唯一一个五次参加奥运会的女子体操运动员。
1996年,丘索维金娜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后,选择了退役,结婚生子。她的丈夫巴克德尔·克帕诺夫是名摔跤运动员,曾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征战奥运会。
1999年,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利舍出生。原本,丘索维金娜的生活幸福美满。然而,2002年,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利舍被诊断患上白血病。由于治疗白血病需要高昂的费用,生活并不富裕的丘索维金娜一家实在难以支付。她发现自己多年从事比赛所攒下来的钱根本是杯水车薪,于是丘索维金娜选择了复出参赛。
因为“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这是我唯一的办法”,丘索维金娜毫不掩饰地说。于是从2002年决定复出后,丘索维金娜的参赛理由变成了挣钱。对于这一点,丘索维金娜从来不回避,因为她是一名母亲,为了儿子,她愿意付出一切。为了儿子,从26岁开始,丘索维金娜朝全能型发展。就这样,丘索维金娜开始了训练、到处比赛的生活,而她的丈夫放弃了热爱的摔跤运动,在家照顾儿子。
自此之后,丘索维金娜一直战斗在赛场上。有些时候,她会在一场巡回赛中参加全部女子项目的比赛,而不是专注于一两项,目的,只是为了能够赢得更多的奖金。她只是一名身高1.53米、体重44公斤的女子,却为了自己的儿子,爆发了自己所有的能量。丘索维金娜说:“对我来说,儿子就是我全部的生命。只要他还生病,我就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2002年,她的儿子阿利舍前往德国科隆就医,这是促成丘索维金娜加入德国国籍的重要原因。在国际体联允许她为德国比赛后,丘索维金娜表示:“作出加入德国队的决定并不容易,过去几年发生在家里的事情是我到德国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德国体操界人士的帮助,我的儿子可能早就离开人世了,我要感谢德国体操界和帮助过我的国际体操界人士,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很难走到今天。我别无选择,为了支付我儿子治病的高额费用,我必须努力工作。”
多年以来,体操既是丘索维金娜的生活依赖,也是她展示人生故事的舞台。20年,丘索维金娜犹如女子体操的一颗恒星,光芒未必最亮,但一定存在,可以依靠,可以指引方向。对于自己的家庭,丘索维金娜更是起到了这种支撑,她曾对儿子阿利舍说过:“你未痊愈,我不敢老。”这句母子情深的话,不知曾让多少人感动和铭记。这是一位执着的选手,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更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体现。
2008年6月19日是丘索维金娜33岁的生日,而她,以33岁的高龄去征战北京奥运会。此外,丘索维金娜还表示自己希望能够一直比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前人们都说,女子体操运动员20岁之后就很难继续,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姑娘们在20岁之后还在参加比赛。这是件好事。我已经参加这项运动25年了,我依然如此爱它。我喜欢训练,喜欢参加比赛,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目前,我的目标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33岁的丘索维金娜状态惊人,不但在强项跳马上获得银牌。她还出现在女子个人全能决赛场上,平衡木14.875、自由体操14.600、跳马15.750、高低杠14.900,顽强的丘索维金娜排在了女子全能的第九位。
决赛时,丘索维金娜刚一出场就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丘索维金娜饱含感情地说,“我喜欢体操,喜欢从事它,它给我带来那种难以言说的喜悦。什么时候会结束体操生涯,我自己也不知道。”
2008年8月21日,著名体操奥运冠军李宁代表李宁基金会向33岁的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捐赠了2万欧元,用于丘索维金娜儿子的白血病康复治疗。
丘索维金娜说过,不为祖国,不为荣誉,一切都是为了儿子。这看似功利的背后却饱含着让世界为之感动的母爱。与其说她是一名优秀运动员,不如说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护卫圣火的天使——金晶
2008年夏天,一个叫金晶的女孩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她用残弱的身躯捍卫了奥运圣火不灭的精神,被誉为“守护‘祥云’的天使”、“最美最坚强的火炬手”。
1980年,金晶出生在合肥。金晶父亲名叫金建生,是上海知青,到合肥市肥西县后与金晶的母亲刘华瑶相爱,成立了家庭。
金建生和刘华瑶都是工薪阶层,一家人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但金晶九岁那年,一场灾难降临这个美满的家庭。金晶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右腿突然生了恶性肿瘤,必须进行截肢手术,截肢后还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化疗。金晶每次化疗回来后,家里的地板就要擦洗干净,因为痛苦的金晶根本没法在床上呆着,全身**的她只得在地板上滚来滚去,一边喝水一边吐。很多成年人都难以坚持一年的化疗,金晶挺过来了,她变得更坚强了。化疗时最痛苦的就是呕吐,虽然还是边治边吐,但一直有种精神鼓舞着她,《佐罗》就是她当时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她奇迹般地恢复后,又回学校读书了,一开始是爸爸接
送,一年后她就坚持着自己拄拐独行,大雪天也不例外。
女儿这般遭遇,母亲一开始整日以泪洗面。但金晶的坚强和乐观打动了母亲。父母总是轮流用自行车送女儿上学。后来,父亲按照知青政策返程,母亲和金晶也就跟随父亲回到了上海,金晶考取了上海的一所中专。
回到学校后,坚强乐观的金晶开始学着一只脚跳着打乒乓球、羽毛球,即使残肢的骨头撞碎也一声不吭。当时的金晶怕在教室里妨碍别人走路,就不拄拐杖,单脚跳,结果一次下课从讲台上跳下来的时候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右腿的残肢硬生生地杵在地上,当时就不能动了,直到同学们发现才把她扶上座位。其实那时的剧痛根本就没有办法移动,但她忍着钻心的疼痛被扶回了座位,没吭一声,直到放学爸爸来接她都没有从座位上移动过。看到爸爸的时候,她的眼泪就忍不住了。后来去医院做了检查,残肢的骨头碎了一部分,还形成了囊肿。
2000年9月,20岁的金晶中专毕业,进入上海民进市委机关工作,后来又调到某酒店当总机接线员。她相貌漂亮,口才很好,讲话逻辑性强,于是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上海市组织的演讲比赛。刚巧演讲比赛的一位评委是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主任,他被金晶出众的口才和爽朗的性格所折服,演讲结束后询问金晶:“小姑娘,你愿不愿意当运动员?”
金晶很高兴,回家向父母一说,没料想却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不行,你身体不好,当运动员更容易受伤。”金晶是个乖孩子,父母反对,她也就不再提运动员的事了。
2001年7月,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轮椅击剑教练给金晶打电话,问她愿不愿意做击剑运动员。金晶喜出望外,佐罗一直是她的偶像,她几乎是对着话筒在叫喊:“我愿意。”
就这样,金晶成为了一位轮椅击剑队员。金晶训练很刻苦,每次回家都带着青一块紫一块的伤。在七年的击剑生涯里,金晶从上海队进入国家队,获得了很多奖牌,并夺得釜山运动会的银牌。
2008年到来之前,28岁的金晶已经过了击剑运动员的黄金年龄。朋友建议她去报名参加央视举办的“你就是火炬手”选拔比赛,但她根本没想到会胜出:“报名的时候就战战兢兢,觉得全国那么多人,光上海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想参加,我算什么呀?但又一想,总得试试看吧,一是让自己有动力,把我对奥运的梦想坚持下去;二是,我是上海轮椅击剑队员,参加这样的活动,还想鼓励与我一样的那些需要拄着拐杖、需要用轮椅的人,用我的微笑和行动温暖一些悲伤的心,让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让他们也对生活乐观起来。”
在联想奥运火炬手的最后一场选拔中,金晶是最受人瞩目的选手之一。站在台上的金晶脸上始终挂着醉人的笑容。作为中国残疾人击剑运动队主力队员,金晶没有太多提及训练中的艰难和伤痛,只是轻松地说“喜欢就要付出代价!”欣赏过金晶在轮椅上为观众奉献的交谊舞,评委深情地点评:“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打开另一扇门。快乐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北京时间2008年4月7日下午18时30分,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的传递活动,来自中国的残疾击剑运动员金晶是第三棒。在这一站,这个非常勇敢和可爱的女孩引起在场所有媒体和中国人的关注。
金晶是第三棒火炬手,在此之前她和几个火炬手商量好,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微笑着面对众人,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
轮椅上有一个支架,组织者问她:“金晶,火炬是放在支架上还是自己拿?”
她说:“我要自己拿。”
金晶觉得自己拿心里比较踏实,她害怕被“藏独”分子找到可乘之机。事情发生时,金晶正在和几名工作人员一起等待上一棒火炬手的到来。当时的警力比较少,很多“藏独”分子冲过来抗议。一个“藏独”分子冲破阻拦来到金晶面前,企图从她手中将火炬夺走。金晶机智地将火炬抱在怀里,把后背留给了暴徒。最严重的应该是三四个“藏独”分子同时来抢火炬。距离金晶最近的暴徒身体贴着轮椅,残忍地殴打她,向她扔沙石,抢她手中的火炬。金晶弯下腰头靠着膝盖,将火炬紧紧护在身下……
事后目击者介绍说,当时“藏独”分子突然扑了过来,他看准了金晶是一名身材单薄的残疾人,行动不便,身边守卫人员也少,就直扑金晶,企图抢走火炬。勇敢的金晶低下头让出自己的背保护火炬。工作人员也立刻冲了上来。双方就这么激烈地纠缠起来,看到金晶死也不放手,丧心病狂的“藏独”分子竟然一把薅住金晶的头发,用力地撕扯,企图让她松手。
当时,金晶的脸上已被抓伤了,下巴被抠得直流血。一旁的护跑手王伟、徐锦还有导游韩冰,都被打伤了,导游韩冰的腿被打得直流血。
金晶谈起自己当时的念头时,非常坚定:“奥运火炬代表着奥林匹克理想,代表着全人类的美好愿望。传递奥运圣火是我的梦想。火炬在我手里,谁也抢不走!”就在暴徒拉扯金晶打她时,一个法国警察过来把暴徒揪走了。金晶形容自己说:“我就属于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而且撞了之后看能不能撞开的那种人,骨子里特别执拗。”
很多中国学生挥舞着五星红旗一路跟随着,见到有“藏独”分子挥他们的旗帜,就立刻把五星红旗覆盖上去。见到金晶的遭遇,现场观众都强烈谴责暴徒的恶劣行径,一些学生毫不畏惧地上前呵斥制止暴徒。金晶说,当时她听到的不仅是汉语的加油声,还有英语、法语的加油声。
从围观市民的表情上,金晶看出了他们对干扰、破坏火炬传递的不满。这一棒传递持续了一个小时,巴黎市民被金晶的精神感动了,用掌声欢送她跑完了最后一程。
金晶从巴黎回来后,本以为她和圣火的故事圆满地划上了一个句号,虽然其中有一些波澜,但是一切并没有结束。2008年8月28日上午,北京残奥会圣火采集仪式在天坛祈年殿举行,当圣火采集使者姜馨田成功采集到圣火后,手捧火种罐的金晶坐着轮椅来到台阶上,接过了圣火。2008年9月6日晚,北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金晶手持火炬,划着轮椅进入国家体育场,在经过几名火炬手的传递之后,圣火最终被侯斌点燃。
至此,金晶三次和圣火结缘,三次,比别人多了很多别样的体验。
2008年底,金晶被评为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阎肃在推荐词中写道:柔弱的你面对那环伺的狰狞。不屈的尊严写进斑斓青史,是金子,始终亮晶晶!
2008年,这个残弱的中国女孩用微笑和勇敢征服了人心,恰如授予她的颁奖词所说的那样:那是光荣的一刻!她以柔弱之躯挡住残暴,她用美丽的微笑,传递力量。她让全世界读懂了奥运的神圣和中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自豪。
志愿者的微笑
比赛间歇,劲歌热舞、活力四射的奥运啦啦队,急匆匆跑上跑下擦拭地板的工作人员;运动员转场时,微笑着举着标牌的引导员;颁奖时,穿着“青花瓷”礼服、端着奖牌和鲜花的礼仪小姐……
对于许多习惯于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比赛的人来说,这都是再熟悉不过的场景,这些人也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奥运志愿者。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规范称呼,他们应该被叫做赛会志愿者。
志愿者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石,是奥运会形象大使。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和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将展示中国和北京人民的风貌,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贡献力量。
志愿者指的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他们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
奥运会期间,需要通过开展宣传发动、招募选拔、教育培训、公益实践、激励表彰等一系列工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训练有素的志愿者队伍,奥运会期间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媒体记者、观众和其他相关人员,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赛会志愿者服务岗位主要涉及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运输、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指引、物品分发、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领域。
2006年6月5日,北京奥运会及残奥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正式启动。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和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分别发表致辞。在致辞中,刘淇表示感谢一直关心、支持奥运会筹办工作的海内外朋友,希望全国各地各族群众、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以及国际友人积极报名,争取成为一名光荣的奥运会志愿者,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奥林匹克精神,践行“人文奥运”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共同承担起为北京奥运会做贡献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10万余名赛会志愿者(其中,奥运会赛会志愿者74615人,残奥会赛会志愿者3万多人),在人数上已创历届奥运会之最。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志愿者人数约为4万7千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志愿者人数约为6万人。除赛会志愿者外,北京奥运会还首创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人数分别达到40万和100万,再加上20万名啦啦队志愿者,奥运志愿者总人数已达170万之多。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170万北京奥运志愿者以史无前例的强大阵容和优质服务,向世界展示北京、展现中国。他们将高质量的服务和热情的微笑奉献给奥运,他们是奥运会赛场之外的金牌获得者。
除了少部分可以出现在镜头前的赛会志愿者外,更多的赛会志愿者则在观众的视线之外,默默地辛苦地为奥运服务。比如,比赛场馆外冒着烈日酷暑引导车辆的交通服务志愿者,场馆更衣室内一遍遍为运动员发放回收毛巾、打扫房间、清理垃圾甚至叫人疏通厕所的运动员服务志愿者,排球训练馆内每天大约弯腰捡球1000次、擦球1000多次的场地服务志愿者……
城市志愿者中,也不乏年近古稀的老人。被誉为“京城活雷锋”的老孙,四十年来始终不渝地实践和弘扬雷锋精神。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从奥运志愿者开始招募后就在第一时间申请成为城市志愿者。在“春节服务周”、“五一服务周”、“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北京国际公路自行车邀请赛等多项城市志愿服务中,他带领志愿服务小分队,一直活跃在王府井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上,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坚持开展志愿服务。
“做一名奥运志愿者,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梦想。希望通过我这样一位老人的志愿服务,让全社会对志愿服务更加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服务奥运的行列中来。”这位“老雷锋”激动地说。
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提到“80后”“90后”,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个人至上、不关心他人、怕苦怕累”等负面形象。但经历了选拔、培训、测试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洗礼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却令世人刮目相看。
北京交通大学法律专业大三学生小谢,1米80的个头,因身高合适而被选中扮福娃。当初觉得很好奇也很好玩的小谢,穿上福娃的行头后才知道做福娃的滋味并不那么好受:衣服是塑料做的,不透气,憋闷难受,还要背上十几斤重的电池和鼓风机。2007年“好运北京”曲棍球测试赛举行时正是八月酷暑,小谢每天都要穿上这身行头表演近10次,每次至少20分钟。每回表演完,他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像蒸过桑拿一样。一天下来,流的汗能装满一个矿泉水瓶。第一天收工后回到家,他才发现,捂出了一身热痱子,连裤子上都结了一圈的汗渍。
虽然工作很累很辛苦,而且没有任何露脸的机会,但小谢仍很高兴:“因为我给大家带来了欢乐,看到观众兴高采烈地与福娃拍照合影,甭提我有多开心了。”现在他一穿上福娃的衣服就特别“来劲”:“觉得和福娃已经融为一体了,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会首选扮福娃。”
2008年8月8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特别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感谢:“当我们把奥林匹克梦想变成现实之时……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成千上万、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这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辉煌大幕已经落下。那么,究竟谁才是这届世纪奥运会的受益者呢?无疑是正逐步承担起社会责任的青年一代。
韩国的《朝鲜日报》把中国的年轻人称为“鸟巢一代”,称奥运会极大提升了“鸟巢一代”的爱国心和自豪感,认为“鸟巢一代”是未来中国社会的主流,他们必将担起国家和民族的大任。
北京奥运会后不久,《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刊发一篇名为《幸运的八零后九零后》的文章,文章指出,在为奥运会服务的上百万志愿者中,“80后”、“ 90后”的年轻人占了多数,这些被称为独生子女的一代,正在尝试着为他人服务、为世界服务,在自己的家门口享受着与奥运会的亲密接触……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志向胸怀和文明素养,一定程度上将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
奥运安保的秘密
希腊人最初举办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初衷就是为了消灭战争,呼唤和平。自现代奥运会举办以来,历届奥运会都是日益猖獗的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的“黑色九月事件”是奥运史上最早、最严重和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恐怖事件。当年9月5日凌晨,8名巴勒斯坦“黑色九月”成员翻过奥运村后墙,摸入以色列代表团住地,当场打死两名以色列队员,劫持其他9名以色列人质,要求以色列释放所扣押的200多名巴勒斯坦人作为交换。联邦德国特警佯装同意,允许绑架者和人质乘直升机飞埃及,并趁登机时发动突袭,结果被绑架者发现并还击,造成全部人质和一名特警死亡,绑架者5死3被俘,这次恐怖活动被称为奥运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爆炸惊扰百年庆典。当年7月27日凌晨,正当人们兴致勃勃地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欣赏通宵达旦的露天音乐会时,一枚炸弹突然爆炸,2人当场毙命,110多人被炸伤。这声巨响打破了亚特兰大的欢乐气氛,也给奥林匹克百年庆典留下永远的污点。
2000年悉尼奥运前夕,“基地”组织亚洲头目杜安·伊萨姆迪计划袭击奥运会场,他试图利用和他们有联系的亚太恐怖组织“伊斯兰团”的一名澳大利亚籍成员和一名职业为司机的印尼裔澳大利亚居民,袭击悉尼南部卢卡斯高地核反应堆,利用核污染破坏奥运。他的计划因遭到“伊斯兰团”负责人的坚决反对而流产,澳大利亚警方直到奥运会结束后两年才知这一差点降临的危险。
2004年,雅典奥运会还未开幕,距离奥运场馆很近的地方发生爆炸,以至于希腊为2004年奥运会安保投入了15亿美元,启动了人类体育竞技史上最为昂贵的安保系统——C41,借助于宽带网,数千台电脑终端,近2000个监视摄像机、报警器、传感器,雅典打造了一张高科技的安全网络。
那么,北京奥运会为安保做了哪些工作呢?
2004年底,北京奥运安全保卫工作协调小组宣告成立,成员来自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总参谋部、武警总队、外交部、海关总署、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奥组委等单位。
早在2002年,北京就拟订了《奥运安全保卫专项规划》,其初步规划显示,北京奥运安保预赛为3亿美元,奥运期间将在场馆附近建立应急使用的直升机停机坪;同时,北京当时估计将投入的安保力量至少82500人,包括4万名警察、27500名武警、1万名保安和5000名志愿者等。
军队参加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是国际惯例,北京奥运安保指挥中心军队工作部曾专门派出军官赴希腊雅典奥运会和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考察和学习。
陆军则将协助公安在场馆周边部署核生化安全检查、监测设备和专业军人,组织起“排查封馆、入场安检、馆内巡测、定点监测”四道防线。目前陆军已具备及时发现核生化物质、实施先期处置的能力。另外,为应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件,陆军还预备部分机动力量,协助政府实施紧急救援。
海军部队将在赛区周边相关海域划定限航区和禁航区,同时组织24小时巡逻警戒,并组织雷达等加强搜索观察。如发生台风、海啸、风暴潮等自然灾害,海军将直接担负海上搜救任务。海军蛙人部队将在赛前携声纳装备进行水下安检和探摸。
空军部队将参考其他奥运会举办国的做法,在赛区上空设限飞区和禁飞区,实行一定范围的净空管理。如遇危急情况,将依顺序采取警告、外逼、迫降甚至攻击。
据奥组委安保有关人士透露,以“鸟巢”、“水立方”和国家体育馆三大北京奥运主场馆所在的奥林匹克公园区域为例,安保部门建立的外围控制区面积达44.78平方公里,北京奥运期间,其中的23万居民和近万部车辆全部实行证件管理,无证票人员和车辆一律禁止通行。
外围控制区内的第二道防线是周长为18公里的安保封闭线,2.5米的铁栅栏将这一区域围得水泄不通,不管任何人以任何企图碰到铁栅栏,无盲区的红外探测装置都会同时向指挥中心发出警报,安保人员会在最短时间内出现在其面前。
早在北京奥运申办成功之初,北京的安保部门就将奥运反恐当作了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大规模的恐怖袭击,北京警方也进行了严密防范。在专门成立的北京奥运会反恐应急处置指挥部的指挥下,由几千名装备精良能力过硬的特警组成的北京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届时将起到反恐尖刀的作用。另外,北京警方还协调组织专业力量和社会力量,建立应对核生化恐怖袭击的方案,配备防暴反恐专业装备,加强反恐的训练和演练,有组织地开展面对反恐防暴、地质灾害等重大情况的实战演习。
这其中最让外界津津乐道的就是神秘的“雪豹突击队”的面世。
“雪豹突击队”是北京奥运会的官方安保部队,负责担任奥运核心区、中心区的武力突击任务。雪豹突击队组建于2002年底,隶属于北京武警部队。
“雪豹突击队”此前从未公开露面。和公安特警队伍一样,他们也将参加执行奥运安保的反恐防暴任务,如反劫持、反爆炸、反袭击等特殊作战任务。“雪豹突击队”的每名队员都是经过严格选拔、严格训练、装备精良、技能高超的武装特警。所有突击队员都身着防弹背心,头戴防弹头盔、护目镜,腿带护膝,手持95式5.8毫米自动步枪,大腿枪套内带92式9毫米手枪。这套装具与香港特警“飞虎队”使用的尼龙多用途作战背心、尼龙手枪套和弹匣套以及美国特种部队护膝、高质防火手套、LEVEL防弹衣基本相同。欧美各国的反恐特种、特警部队大都使用这样的作战防护装具和轻武器,参加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安保工作的希腊反恐特种行动部队当年亮相时,也使用的是同类型的装具和武器。
2008年6月11日至16日,北京举行了代号为“长城5号”的一系列处置恐怖袭击的检验性演习,演习科目包括化学爆炸袭击、劫持运动员班车、航空飞行器事故和地铁灾害等。这是奥运会开幕前最后一次大规模国家级反恐演习,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安保工作已经全面准备就绪。
在此后的十几天里,将有数万名英勇无畏的战士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将为了祖国的荣誉、人民的安全、奥林匹克的圣洁而奉献忠诚和热血。正如一位安保工作负责人说的那样:“我们奥运会的安全保卫工作绝不是从8月8日才开始。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这是一场弥漫着硝烟的战斗,我们任重而道远。”
(本章完)